輕敲天鼓激盪基頻,再以手指順過樂器的表面,泛著空靈感的旋律,讓人不由得閉上眼靜心陶醉。來自宜蘭的潘子村(阿丹),是位天鼓工藝師傅,更是一切天籟的創作者。
訪談中他不時以純粹的神情,來一段隨心所欲的表演,沒有固定形式的編曲,反而多了份自由感,美妙旋律迴盪在空氣中,繚繞耳邊再直搗內心;而這般自由之聲,也在無形中指引著他,作為往後另一道人生關卡的起始。
出走嬉皮的生活,步向理想的彼岸
阿丹曾是地下樂團的鼓手,過著有些放蕩的生活,他說自己瀟灑過、瘋狂過,笑說自己很躁動,所以一份工作做不了太久,這樣的他卻在未來的現在,創立製作天鼓的工作室已然超過了 7 年之久。
過去的他嚮往多變,所以恣意的把自己丟到大自然裡,過一陣子無拘無束的狀態;沉寂了好些日子,他開始意識成功之路並無捷徑,只能扎實的一步一腳印,才能到達的了他想去的地方。
總說自己想得太少的阿丹,凡事忠於內在的直覺,或許與身俱來的條件沒有他人優渥,但依循著適切的方式前行,相信自己總有天也會走到理想的彼岸。
敲響悅耳的樂音,同時也敲醒自己
很多人很難想像,一塊冷冰冰的金屬如何能發出溫暖、悅耳、療癒的聲音呢?天鼓從廢棄瓦斯桶的再製,經歷切割、火煉、繪製再到拋光打磨的繁雜的工藝技法,才能賦予其獨特的色彩紋理。阿丹為之深深著迷,提領著好奇的心,心甘情願讓自己一頭栽入其中。
「只要聽過天鼓的樂音,就再也無法忘卻這番純淨,如水晶音調一般的療癒,雖然不知道別人是何種感受,但我自己是徹底被療癒了。」回首製作第一個天鼓的感動,完成時輕敲鼓面,泛音迴盪,同時也像敲響了自己。
天鼓與常見的工藝品不同,靠的全是師傅本身的經驗,在接二連三的試驗中,臨摹出最完整的樣貌。以長遠來看,研發天鼓的過程,始終沒有磨滅阿丹的熱情,反倒燃起創業的動力,正如同年金保險的累積,持續平凡且微不足道的付出,過程中看似無影無形,但其實正是步步邁向幸福的彼岸,當我們回頭望時,盡是無悔與無限感動。
命定的相遇,我們都是敗部復活的選手
天鼓是一項廢棄物間的改造,這與阿丹的心境相輔。曾經因為挫敗,一時之間將黑髮染成一頭白髮的阿丹,佇立在鏡子前檢視著鏡中的自己,像是七老八十;他不禁思考,當人生已走過四分之三,回頭望時會有多少遺憾與心疼?而我們就其一生,又會有多少事物讓你願意花上一輩子的時間,甘願與之消磨年歲?
那瞬間,他心底有了答案,而後燃起的使命感,就這麼一路延燒。「偶爾失敗也罷,說不定下次就成功了。」這是他持之以恆的信念,不斷地尋求自我認同,才能越站越堅毅、越做越有信心,每一次的任務達成,得到的反饋不僅是怦然而已,更有助於阿丹激發下一次的靈感來源。
堅持做好一件事,亦是一種本事
將「天鼓」比喻成女兒的他,憶起接觸天鼓前後之際,正也是他為人父之時,孩子的成長過程,每個階段、每件事情、每項動作都是全新的,對他來說,盡是鼓舞人心。
漸漸懂得隨遇而安的他,知悉這世上有許多不被理解的當下,其實只是缺乏時間的發酵,靜待日夜凡事都會有所轉變。可以的話,何不試著放遠計畫,也許自己一份安定呢?在人生不同階段,擁有一份保障,日後也將帶來意想不到的甜美果實。
一切從無到有,都靠自己的雙手,要克服硬件的機具操作,看似粗糙的任務,當中也佈滿不少情感的局面,眼看面對現實的他,就像是一株綠色植物,極具韌性,遇見大風吹狂他會左右擺晃,但卻從不倒下。
「選擇天鼓、踏上創作之路,我不負此生!」帶上豁然的思路,阿丹肯定自己、也放心交給自己,這是多麽幸福且驕傲的一件事。
圖文來源/FLiPER
本文經 FLiPER 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