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活動

無限的鏡子 映照草間彌生的圓點宇宙

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曾被英國《泰晤士報》選為「20世紀200名最偉大的藝術家」,2016年也獲選美國《時代雜誌》百大人物,作品不斷在世界各地美術館展出與典藏。2月23日起,美國赫希洪博物館(Hirshhorn Museum)為草間彌生舉辦個展,回顧她長達65年的藝術生涯。

草間彌生

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圖/取自Artsy

赫希洪博物館以「草間彌生:無限的鏡子」(Yayoi Kusama: Infinity Mirrors)為題,展示草間彌生大型鏡像裝置與其他60件畫作與雕塑,探索藝術家如何運用鏡子、圓點、陽具、房間等元素創作。展覽展至5月14日。

這也是有史以來最關注草間彌生運用鏡子作為媒材的展覽,共展出《無限鏡屋:陽具原野》、《無限鏡屋:靈魂閃耀》、《無限鏡屋:Love Forever》、《無限鏡屋:永恆消失的結果》、《圓點執念:Love Transformed into Dots》、《無限鏡屋:我對南瓜永恆的愛》等6個「鏡屋」。

草間彌生,《無限鏡屋:永恆消失的結果》,2009年。圖/取自Hirshhorn Museum

現年87歲的草間彌生,最知名的作品是「圓點系列」,她將各種色彩的圓點散佈在畫作與雕塑上,甚至延展到整個空間,彷彿編織一面巨大的網,把事物籠罩在其中。而數以萬計的圓點,也營造出無邊無際的氛圍,讓人們看得目眩神迷。

草間彌生開始用圓點創作與她的精神狀態有關。她從小受到幻覺所苦,常看見許多圓點漂浮在眼前,因此感到害怕與不安,而她不斷繪製圓點,就是希望自己從恐懼中解放,她曾表示:「若非為了藝術,我應該早已自殺。」

對藝術家來說,將各種人事物佈滿密密麻麻、彷彿不斷繁殖的圓點,不只是降低自身的恐懼,也是一種「消融」的過程。草間彌生常穿著圓點衣物,再透過藝術創作讓自己融入圓點之中,就像不見了、變透明了,好似與萬事萬物成為一體。

草間彌生,《圓點執念:Love Transformed into Dots》,2007年。圖/取自Hirshhorn Museum

為了讓圓點佈滿物體與空間,甚至能呈現宇宙的概念,草間彌生於1965年開始運用鏡子創作。她將塗滿圓點的陽具雕塑、圓點貼紙或不斷變換顏色的七彩燈光,設置在擺滿鏡子的房間之中,創造「無限」的視覺體驗。

「我一直對鏡子所映照的神祕感很有興趣。」草間彌生表示,在她的鏡屋裡,人們可以看見自己是個被照映在廣闊空間的個體,同時也會感受到自己在另個世界中被修復。

草間彌生,《無限鏡屋:我對南瓜永恆的愛》,2016年。圖/取自Hirshhorn Museum

她首次以鏡子創作的藝術裝置《無限鏡屋:陽具原野》(Infinity Mirror Room – Phalli’s Field),也會在赫希洪博物館展出。在這件作品中,能看見藝術家大量使用圓點與陽具,並搭配鏡子創作,試圖回應她自幼以來對性的恐懼。

1965年,草間彌生曾在紐約畫廊的展間周圍擺放玻璃鏡子,地面堆滿數以千計的白底紅點陽具雕塑,完成了代表作《無限鏡屋:陽具原野》。當時,她還穿著紅色緊身衣與作品合照,嘗試克服自身對男性生殖器的厭惡與恐懼。

草間彌生,《無限鏡屋:陽具原野》,1965年。圖/取自Hirshhorn Museum

從此,可以折射、延伸空間的鏡子不斷出現在草間彌生的作品中。她於2013年完成的作品《無限鏡屋:靈魂閃耀》(Infinity Mirrored Room-Brilliance of the Souls),藉由鋪設鏡面的牆壁與天花板,並搭配數百盞彩色LED燈,在黑暗的空間裡創造星河般閃爍的世界。

《無限鏡屋:靈魂閃耀》的光點如同粒子般增生與灑落,延伸放射到無垠的鏡面深處,當人們走入其中欣賞時,會有種迷失在宇宙中的錯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草間彌生希望透過這種「無限」的空間視覺,讓參觀者經驗「自我消融」(self-obliteration)的過程,忘卻自我,好似與萬事萬物融為一體。

草間彌生,《無限鏡屋:靈魂閃耀》,2013年。圖/取自Hirshhorn Museum

參考來源:ArtsyThe Huffington Post, Hirshhorn Museum


延伸閱讀:“In Infinity”身處無限中的草間彌生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