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東方馬諦斯」的藝術家常玉,自20歲那年離開中國後,畢生旅居巴黎,不曾回去故鄉四川。但他的油畫創作始終關注東方元素,以中國水墨寫意的流暢線條,融合野獸派簡潔強烈的特質,描繪優雅恬靜的裸女、花卉與動物,流露淡淡的思鄉之愁。
今年,適逢常玉逝世50周年,國立歷史博物館以「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為題,展出常玉49幅油畫與3件素描,探索他獨特的藝術魅力。城市美學新態度也邀請到國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高玉珍,為大家深入介紹常玉的繪畫風格,以及常玉與台灣結下的不解之緣。
常玉晚年從法國寄送畫作到台灣,準備來台舉辦個展,卻因為一趟埃及行,誤換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在敏感的政治氛圍下未能來台,1966年因意外瓦斯中毒而辭世。高玉珍副館長表示,台灣和常玉有一份說不出的緣分,常玉在有生之年無緣踏上台灣土地,但一輩子拿中華民國護照,差一點來台灣教書與展出。
針對「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如何紀念常玉逝世50周年,高玉珍副館長說明,史博館希望回應常玉辦展的初衷,並實現他當年未能到台灣舉辦個展的心願,因此這次展出以館藏為主,聚焦在他的晚期作品。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以風景動物、裸女與靜物花卉等三個繪畫題材分類展示,並使用不同色塊區分,讓人在欣賞三個主題時,擁有不同的心靈感受。而這些色塊也呼應常玉喜歡平塗顏料的技法,以及擅長用色彩變化去描繪同個主題。
風景動物:常玉晚年的生命寫照
走入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作品是以風景動物為主題的《繪畫》。在對比強烈的藍天與金色大地,有兩隻姿態慵懶愜意的花豹,雲朵則在上方緩緩飄過,靜謐的氛圍令觀者心情沉澱下來,彷彿進入遼闊自在的世界。
「選用《繪畫》作為第一幅展示作品,是取自豹的諧音,象徵常玉擁『抱』觀眾。」高玉珍副館長說明,這兩隻花豹與雲朵具有動感,悠閒自在,而金色大地的層次感細膩豐富,還能隱約看見常玉原本畫有枯樹的痕跡,給予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晚年,常玉多以動物為元素創作,色調隱晦暗沉,渺小的斑馬、花豹與老虎等動物,在孤寂蒼茫的荒原上奔跑流浪。那些動物彷彿就是他生命的寫照,正如他生前所言:「我們的步伐太過時。我們的軀體太脆弱,我們的生命太短暫了。」
像描繪天敵對峙的《鳥與蛇》,在遼闊無際的草原,老鷹與蛇皆張開大嘴,互相爭奪地盤,但在廣袤的大地之間,卻顯得是渺小無謂的紛爭。高玉珍副館長表示,這幅畫是常玉的心情寫照,抒發他晚年不順遂的生活、人生漂泊不定的感受。
裸女:常玉筆下的宇宙大腿
雖然常玉晚年抑鬱不得志,在巴黎的生活窮困潦倒,但前半生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出身中國四川的富裕家庭的他,從小接觸傳統中國山水畫,並跟隨書法名家趙熙學習,20歲時更獲得兄長的經濟資助,遠赴巴黎學畫,作品深受收藏家青睞。
在巴黎習畫期間,常玉不只吸收多采多姿的藝術流派與創作形式,也揉合從小受到中國文人書畫的陶冶薰染,帶著「書法入畫」的獨特逸趣,以明暢流動的線條勾勒女人柔媚豐腴的裸體。浪漫詩人徐志摩在看到好友常玉筆下女性圓渾豐潤的雙腿,曾驚嘆地以「宇宙大腿」來形容他的震撼。
《雙人像》以黑色線條勾勒兩位裸女的身體輪廓,位在上方的女人背對觀眾,下方裸女則閉起一眼,在暗紅色的背景下,醞釀著含蓄安靜的氛圍。同時,常玉也在畫中使用代表招財進寶的金錢紋、壽字紋與盤長紋樣,表達沉穩典雅的吉祥意象。
高玉珍副館長表示,20世紀初,畢卡索與馬諦斯喜歡在畫中加入非洲的原始圖紋,常玉也與這些現代藝術大師的手法類似,大量運用中國傳統的金錢紋與長壽紋裝飾畫面。
靜物花卉:常玉埋藏心底的鄉愁
無論在用色、構圖與創作題材,常玉始終關注東方元素,靜物畫多描繪綻放盛豔、濃郁芬芳的花朵,卻又帶著繁華即將落盡的孤寂。他也常在畫作裡書寫宋代詩詞,傾訴他埋藏心底的淡淡鄉愁。
像《萬物靜觀皆自得》描繪鹿角般的枝梗,上頭裝飾著石榴、桃子、葡萄與各種花朵的作品,營造綺麗夢幻、色彩自在奔放的氛圍。花盆則寫上宋代理學家程顥的詩句「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充滿文人氣息。
「常玉將不可能共存的花果全部放入畫作,用色華麗繽紛,具有野獸派的特質。」高玉珍副館長表示,《萬物靜觀皆自得》的枝梗下方還描繪一隻小鳥與青蛙互望,令人聯想常玉邀請好友共享藝術的喜悅。
高玉珍副館長也提到,擺在一起展示的《菊》與《望月》,主題與色調對比強烈。《菊》以紅色背景搭配金色菊花,給人富貴鮮豔的感受,描繪菊花的筆觸也很細膩,有著不同層次的色彩變化,上方的蝴蝶與蜻蜓則象徵生生不息。
以深色調為背景的《望月》,刻劃紅棕色的鹿角枝綻放白色牡丹花,周圍環繞著黑白色蝴蝶,花盆則書寫「望月」二字,營造潔淨優雅的氛圍。高玉珍副館長說,這幅畫還帶有些哀傷的感受,枝梗上的小鳥無視於地面的花貓,暗示故鄉的遙不可及。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
展覽日期:2017.03.11 – 2017.07.02
開放時間:上午10時~下午6時 (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南海路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