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 Botanica | 東亞現代美術展》
徐冰、草間彌生、白南準、莊志維共同亮相釜山市立美術館
https://www.facebook.com/artbusan/videos/1136608376486429/
///
每年下半年是韓國藝術界的熱門時節,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光州雙年展、釜山雙年展及釜山影展陸續開幕,夾帶著大量國際觀展人潮,作為韓國第二大城,釜山市立美術館(Busan Museum of Art)集合東亞各地藝術家,推出《植物學 – 東亞當代藝術展》,邀請白南準、草間彌生與徐冰 等藝術家一同思考如何用藝術與自然共處。 台灣由新銳藝術家 – 莊志維為代表,以現地製作的《轉生樹》成為展覽中的焦點。
《植物學》一展正是以當代藝術語彙轉譯傳統亞洲的生態概念,強調「共生」與「和解」,重新搭建起我們與自然界的連結。
展覽聚焦過去半世紀以來,因快速工業化與都市化而成為巨型都會聚集地的東亞。特別是展覽所在的釜山,在這股史無前例的快速工業化潮流中嶄露頭角,不管是大型港口的興建或是沿著山坡所開發的住宅區,都讓這個曾以「與自然和諧共處」為優先考量的城市轉為充斥著人造結構的大都會。
釜山市立美術館策展人 – 李貞初(Lee Jinchul)指出東亞的世界觀基本上是以生態出發,講求人和自然共存,全球生態系統就像是一個巨大生命互動網絡,身處其中的不只是人類,也因此許多東亞當代藝術家開始反思,並在作品中投射他們對於人類慾望破壞生態系的深刻關注。
| 莊志維 台灣 |
1986年出生的莊志維,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和交通大學建築所,曾創作出《黑暗中的彩虹》、《裝置微光計劃》等作品。這次參展的《轉生樹》,靈感來自於日本駐村時期,觀察季節變化中,植物的自體調節。
延續先前思考的生物材料與非生物材料之間的關係,藉由人工機械外力牽引著植物這株生命體,植物柔弱的生命面對機械機構的剛硬與暴力,看似殘忍卻反映著現實生活中的拉扯與無可奈何。
隨著展期的推進,隨著空間光影的變化,時間藏匿其中。緩慢地,植物與機械機構形成共生關係。《轉生樹》詩意又切題地,通過藝術家的敏銳眼光,反思亞洲的生態環境議題,一個迫切需要我們關注的無止盡複雜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artbusan/videos/1999087603487999/
///
| 白南準 韓國 |
來自錄像藝術之父 – 白南準(Nam June Paik)1991年作品《錄像吊燈 5 號》(Video Chandelier No.5),翠綠的植物吊燈中,嵌入招牌的電視機螢幕。作品高掛在天花板,也顯示自然與數位之間搖擺的不確定性。
| 三山桂依 日本 |
日本藝術家三山桂依(Mai Miyake)將亞洲常見的常青樹種製作為標本,保留的根系展現生命網絡,詩意地描繪出屬於東亞的生態故事。
| 金洙庸 韓國 |
韓國藝術家金洙庸(Kim Juyon)有著服裝設計的背景,則是記錄下植物如何生長並吞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件。她在日常衣著上播下種子,隨著時間過去,茂密的綠芽開始爬滿衣服,生命總是會找到出口。
| 徐冰 中國 |
作為與《天書》系列、《鳳凰》系列齊名的代表作,當代知名藝術家 – 徐冰的《背後的故事 – 跨島公路》提出我們認為的真實自然形態其實是殘餘之物所組成的幻象。
| 金秀衍 韓國 |
同樣出自於對自然與生命的疑惑,韓國藝術家 – 金秀衍(Kim Suyeon)則是以無機材料製造植物,培育出人造「花園」與攀爬於牆面的藤蔓。
透過藝術家對於自然世界的想像,本展的 19 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地提醒著我們,這是一個富足的時代,但生死仍各有命,如何在發展中與生態取得平衡共生,如何與自然和解,成了這個世代的命題。
《植物學 Botanica | 東亞現代美術展》
地點 | 韓國 釜山市立美術館
展期 | 即日起至2019.02.17
官網 | art.busan.go.kr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