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公園,你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小朋友歡樂奔跑、小情侶牽手散步、毛小孩互鬥嬉鬧?這些我們熟悉的場景,在哥本哈根腓特烈堡皇宮(Frederiksberg Castle)對面的Søndermarken公園內時刻上演著。然而,在大片綠油油的草坪深處,竟還隱藏了一個秘密而龐大的地底世界-The Cisterns(丹麥文為Cisternerne)。
佔地4400平方米的The Cisterns曾為地下儲水庫,可存容量高達1600萬公升,自1853年起供給哥本哈根的居民飲水所需。最原始的水庫樣貌採上空開放式設計,所以可以想像在腓特烈堡皇宮前呈現出一片壯觀的水面景象。但礙於水質恐受污染的考量,1891年便以混擬土結構將表面覆蓋,再鋪上植披並建立一座噴泉池於其上。於是,當1933年The Cisterns停止運作之後,這裡遂為世人所遺忘。2001年到2014年,The Cisterns改為現代玻璃藝術博物館。而The Cisterns於2013年加入成為腓特烈斯堡博物館博物館家族的一員之後,現今成功將先天劣勢翻轉為優勢,華麗轉身為獨特、鬼魅的沉浸式當代藝術地下展演場地,被英國老字號媒體The Telegraph稱許為哥本哈根最令人驚豔的景點與體驗。
草坪上有兩座玻璃金字塔為The Cisterns的入口標誌,進入朝下走,也逐漸開啟前所未有的黑暗寒冷之慄。濕度幾乎為100%、持續的水流、17秒的廻聲、完全沒有日照,這就是The Cisterns的日常。偌大的空間,由三個蓄水池室組成,4.2米高,堅硬的花崗岩砌塊牆壁與神秘的氛圍,仿若是古墓奇兵的寶地或是被遺棄的古老大教堂場域。
尤其值得一提,The Cisterns是丹麥唯一的滴石洞穴,其中包括了鐘乳石和石筍等。滴石的形成是混凝土結構中的常見現象,隧道、地鐵站和哥本哈根周圍的避難所等皆可見,但卻沒有任何一處的規模如此巨大並且充滿多樣性。來自上方Søndermarken公園的水,滲入The Cisterns的混凝土天花板,水會溶解混凝土中的基本鈣質礦物質,長期形成了滴石。看似脆弱、迷人的美麗滴石,正是現代化的人工發展與大自然互相抗衡、消長的長期結果和證據。滴石的生成,表示了建築物正在緩慢腐爛,也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大自然對於人造開發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與主導力。
於是,不論何時,The Cisterns舉辦的各式各樣特別活動,從吟誦、表演,到食樂等,與大自然共存都是先決條件。另外,每年The Cisterns會邀請一位(組)享譽國際的藝術家或建築師,巧妙融合濕冷、漆黑、迴音等的地下水庫特性,進行大型的場域限定(site-specific)創作計劃。
2017年適逢丹麥與日本慶祝150年的友邦之誼,The Cisterns邀請以使用低科技聞名,深具實驗性精神,強調建築物與周遭環境的連動共生關係的日本建築師三分一博志(Hiroshi Sambuichi),舉辦一場名為《水(The Water)》的類神社(shrine-like)裝置展覽。去年邀請了幽默、俏皮,擅長互動性雕塑和公共藝術裝置的丹麥藝術家Jeppe Hein,在《In Is The Only Way Out》的展覽裡,參觀者不止觀看,而是體驗了一場從黑暗走向光明的地下旅程,在濕冷的空間中深刻察知自己的現實存在。
今年,受邀的是曾參與兩屆台北雙年展,長期關注經濟、社會與環境議題的丹麥藝術團隊SUPERFLEX。《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SUPERFLEX以科幻聲光效果將The Cisterns打造成為穿越時空的劇場;這是未來,大洪水已經發生了,所有的潰爛腐壞不斷在發酵,遺留物體叫做現在。深淺不一的水高,搭配不同的音頻聲效,整個The Cisterns折射出暗黑版本的迷幻色調。其中一景,有個部分被水淹蓋的廁所,這不是一般的公廁,而是模仿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UNFCCC)位於伯恩總部內的行政廁所,置於此展當中,帶有現代化消費開發以及當前全球環境耗損的象徵意義。行走到水的最深處,同展名的“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標題呈現眼前,SUPERFLEX將人類末日的反烏托邦情景轉換為多元化的敘事結構,創造了一個超現實但又看似合理的場景,氣候變化徹底改變了社會,最終或許人類被自我終結,但那並不一定就同等於世界末日。
藝事廳
不論事情大小、情節輕重,抑或展覽生態、市場趨勢,皆有可談可議之處。是以成立「藝事廳」,歡迎各方人士前來共議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