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場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3夏日回歸!亞洲藝術市場交流亮點公開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第四屆於今年 5/11-5/14 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登場。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Eric Firestone Gallery|Martha Edelheit, “Fishing for the Blue Moon”, 1959, canvas, sheet metal, oil paint on Masonite, 80h x 57w in (203.20h x 144.78w cm).|Image courtesy of Eric Firestone Gallery.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季豐軒|謝景蘭 Lalan, 〈向埃德加 · 瓦雷茲致敬〉“À Edgard Varèse (To Edgard Varèse)”, oil on canvas, 97 x 195 cm.|Image courtesy of Kwai Fung Hin Art Gallery.
Hashimoto Contemporary|Mu Pan, “Milk 0103”, 2022, acrylic on wood panel, 24 x 36 in (61 x 91.4 cm). |Image courtesy of Hashimoto Contemporary.

最新一屆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預告回歸,共聚集 90 間國際畫廊,即將於今年五月中旬在南港展覽館登場,搶先為大家公開亮點。

今年分為三大展區:「當代網域」、「藝術載點」、「新生維度」。在主要展區「當代網域」與展示新興藝術的「新生維度」之外,出現了全新展區「藝術載點」,彰顯具歷史意義的主題特展。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亞洲藝術中心|Guy Yanai , “Old-Family”, 2023, oil on canvas, 150 × 120 cm. |Image courtesy of Asia Art Center.

90 間畫廊中有 30 間為首次參展,比例超過三成。逾 70 間畫廊空間遍布亞太地區,提供了亞洲當代藝術市場發展,一次側面觀察的機會。串聯東亞地區新興贊助人及收藏家的國際平台「亞洲藝術贊助人沙龍」,今年也首次於台北揭幕。

公共藝術計畫方面,「實境計畫」(Node)推出鳳嬌催化室系列裝置,探索紙文化、傳統工藝傳承、當代藝術創作與工藝設計等跨域問題;「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則以「在域外」為題,由來自日本森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國際策展人及學者聚交流當代藝術命題。

新興與歷史之間的三大展區,與串聯東亞的亞洲藝術贊助人沙龍

當代網域(Galleries)雲集來自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一流畫廊,其中包含首次參展的 KÖNIG GALERIE、P21、Nino Mier Gallery、ShanghART、布朗畫廊、季豐軒,以及再度回歸的卓納畫廊、高古軒、立木畫廊、常青畫廊等。新生維度(Edge)專注於挖掘最前沿的當代藝術,畫廊將推出一位年輕或新興藝術家的最新創作。該展區的 20 位參展者包含刺點畫廊的年輕畫家鄭燕垠、首次參展畫廊膠囊上海所帶來的義大利藝術家亞歷山德羅.泰爾迪(Alessandro Teoldi)、imura art gallery 的日本雕塑家日野田崇、L21 Gallery 將展出模糊了數位和實體繪畫表現邊界的 Jordi Ribes,以及同樣首次參展的本事藝術將帶來擅長營造沉浸式環境的希瑪利.辛格.索恩(Himali Singh Soin)。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Richard Saltoun Gallery|Li Yuan-Chia, “Cosmic Point Multiples”, 1968, set of 4 steel panels with 17 magnets, 92 x 61.5 cm (each panel); dia. 7.5 cm (each magnet). |Image courtesy of Richard Saltoun Gallery London and Rome. Copyright The Estate of the Artist.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大未來林舍畫廊|陳界仁 Chen Chieh-Jen, 〈在沒有世界的世界中-I〉”In a World Losing Multiple Worlds I”, 2022, b/w photo, archival quality photo paper, 85 x 150 cm.|Image courtesy of Lin & Lin Gallery.
洗澡堂畫廊|Kohei Nawa, “Dune#40”, 2022, paint on paper, 105 × 170 × 6 cm.|Image courtesy of SCAI THE BATHHOUSE.

今年會展也特別新闢藝術載點(Engage),畫廊將以個展或雙個展形式,以主題策展歷史上重要藝術家作品。該展區共有 7 間參展畫廊,包含 HdM 畫廊、Lucie Chang Fine Arts、路由藝術、凛、Rossi & Rossi、VETA by Fer Francés、異雲書屋。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路由藝術|佩塔.科因 Peta Coyne,〈無題 #1419(布魯諾・舒爾茨:鱷魚街)〉”Untitled #1419(Bruno Schulz: The Street of Crocodiles)”,特殊配方的蠟、顏料、絹花、絲帶、鋼材、鋼棒、電線、膠帶、環氧樹脂、3/8 吋鐵環鍊、快速連接卸扣、顎到顎旋轉頭、光澤緞面布、魔⻤氈、線材、紙巾、塑膠材,2016,99.1 x 50.8 x 50.8 公分|Image courtesy of Nunu Fine Art.
異雲書屋|Cheng Tsai-Tung, “Parrot”, 2022, ink on Paper, 170 x 97 cm.|Image courtesy of Yi Yun Art.

此外,首次在台北揭開序幕的亞洲藝術贊助人沙龍-台北場,是一個串聯東亞地區新興贊助人及收藏家的國際平台,提供了志同道合的思想家彼此互動、學習、分享當代藝術收藏。這項計畫目標在建立一個彈性靈活的藝術樞紐,已於今年 1 月 ART SG 期間搶先發起新加坡場,首場活動為新加坡新銳畫家王亮杰所主講的藝術家講座。2023 年發展重心優先落在台灣、日本及新加坡,並結合 The Art Assembly 亞洲會展聯盟旗下國際藝術博覽會品牌資源,以期發揮最大的市場影響力。

金近幸作畫廊|佐藤允 Ataru Sato,〈男〉 “Homme”, 2015, ink, pencil on canvas, 39.6 x 29.7 cm. |Image courtesy of Kosaku Kanechika.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谷公館|簡翊洪〈小王子〉,水墨設色紙本,2022,12 x 8 公分|Image courtesy of Michael Ku Gallery.

公共藝術計畫|鳳嬌催化室「實境計畫」與「在域外」國際策展人論壇

今年台北當代的公共藝術計畫,「實境計畫」以一系列裝置藝術品再度回歸,「思想串流論壇」則以「在域外」為題,迎來重要國際策展人及學者展開多元探討。

再次推出的「實境計畫」(Node),以策展形式呈現大型、沉浸式裝置藝術,使作品展示突破藝術博覽會展位空間限制。該展區一大亮點來自鳳嬌催化室,其裝置作品《有瑕》從建築角度切入,探索紙張作為一種材料所衍伸出的相關歷史文化。台灣文化的優勢之一在其豐富的歷史遺產,本屆會展與鳳嬌催化室的合作便是希望拓展台灣傳統文化的保存形式,並藉由一系列年度計畫觸及當代藝術圈及其年輕族群。該計畫鎖定探討兩大議題:首先,是傳統工藝的流失問題;其次,是工藝設計與應用藝術的跨領域問題。實境計畫的年度委託製作將致力結合手工藝、現代設計、當代藝術等三大領域最新的實踐方法,以激發更多年輕觀眾及創作者對於傳統工藝技術與材料的興趣。

以「在域外(The Extraterritorial)」為題的「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邀請到一群重要國際策展人及學者聚首台北當代,著重討論區域性、地方性與文化歸屬感等命題。論壇將以策展人高峰會形式進行,既借鑒台灣位於多種東亞歷史路徑交會處所形塑的獨特文化背景,也通過遍佈全球的海外移民社群打造出意想不到的交流橋樑。受邀的各界權威除了與台灣本地策展人及學者分享其工作方向,也將探訪台灣各地藝術家工作室和機構,以進一步推展其研究範圍。本屆參與者包含 Martin Germann(森美術館)、Sun A Moon(Space AfroAsia)、譚雪(大館當代美術館)、黃炳豪(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朱筱蕤(上海外灘美術館)等講者。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VETA by Fer Francés|Eduardo Sarabia, “Algodón de Comondú”. |Image courtesy of VETA by Fer Francés.

文字整理|Melody TU
圖片及新聞資料提供|TAIPEI DANGDAI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公眾展期|2023 年 5 月 12 至 14 日 11:00 AM – 6:30 PM
開幕之夜|2023 年 5 月 11 日 5:00 PM – 8:00 PM(憑邀請卡或預購票入場)
會展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 台北市經貿二路一號

更多資訊詳見 官網

延伸閱讀 ➤➤ 似重若輕的紙藝山景幻境|北美館迴廊 × 鳳嬌催化室「崎 Heterogene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