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絕望、希望和堅定,一切一起,同在當下。」
──希瑞.克蘭斯魯德( Siri Kollandsrud )
北歐藝術家希瑞.克蘭斯魯德(Siri Kollandsrud,b. 1963)出生於挪威、定居於丹麥。從地勢跌宕起伏且生態豐富多樣的挪威自然野性環境,來到相對平緩,而有更頻繁社交機會的哥本哈根成立工作室,希瑞從事繪畫、版畫、裝置藝術、紡織品與多媒體藝術,在丹麥渡過一半以上的人生。
在兩地之間,藝術家不免感受到分裂的異地感。或許這份幽微的敏銳,也反映在他多方面的探索涉獵,與對潛意識的關注上。就讀德國柏林藝術大學期間,希瑞曾主修藝術史、哲學、宗教、音樂。過去 15 年中,他一直參與著即興音樂演出相關的藝術共同創作。他也喜歡通過直覺的自動性創作法(Automatism),探索潛意識的心靈地景,作品尤其受到北歐機構的青睞與收藏。
希瑞的繪畫不為描繪具象,但也偶爾能見到帶有明確指涉的圖型,出現在顏色層次間。他認為繪畫就像音樂一樣關乎體感,在抽象繪畫裡或許更是如此。節奏、色彩與構圖,都是重要的元素,人們用身體與感官加以回應。擅長通過直覺創作的他,同時也認為繪畫需要在深思熟慮與本能衝動間,取得平衡。
在作品〈幻景與不成文的信〉、 〈嘆為觀止〉中,我們可以看見藝術家對色彩、筆觸的好奇心與實驗。〈海中船〉承載對難民問題、對如墳墓般海洋的憂思。〈給無名士兵的信〉在貌似糾亂的黑白線條中,凝視戰爭。〈桌上殘影〉則描繪著藝術家對於教條的叛逆。
抽象需要形式嗎?希瑞作品中故意未加修飾的原始氛圍,回應著歐洲 1940 至 5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渴望自由並探求新繪畫方式的藝術家們。他欣賞將抽象從形式與理性中解放的眼鏡蛇藝術運動(Cobra)與不定形藝術(Art Informel),也承繼著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海倫.佛蘭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等位藝術家的精神追求,在個人風格的創造中表現自由。
此外,他也喜愛 Paul Klee、Philip Guston、Louise Borgois,以及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畫家等。作為挪威人,也無法避免受到孟克(Edvard Munch)的表現主義與象徵主義影響。
近期,希瑞在台北展出「我們都同在當下」系列油畫。藝術家以這個展題,指涉我們所處的困境,彼此間的對立,與每個人內在的戰爭。他如此自言: 「我們以人類的形體存在於世,意味著什麼?我們何以總在混亂中,帶著矛盾且看似不相容的情感:厭憎、愛意、對美的渴望? 」
「一幅畫可以是什麼? 對我而言,它關乎生命、關乎我們實際的體驗和具體的創造;而在物質和非物質之間的地方,正是藝術的所在。我的創作是直覺性的。從零開始,和畫布上的材料一起進行的探索和對話;畫作在過程中逐漸演變,懷疑和憤怒也一起參與,顏色、節奏和質地相輔相成,一切都同時發生在這充滿活力的恆變矩陣中。」
「我們同在當下,在這個唯一的世界、同一個自然裡。這些繪畫是冥想的心靈地景,也是一種研究形式──創造著自身的資料來源。」
在雲朵、海洋、峭壁與風之間,希瑞融合自然對他的影響,並敏銳捕捉到這個世界對於競爭的熱望。抽象的畫面呈現人們內心的一道傷口,或者可能是另一個維度。藝術家希望讓畫作激發觀者自身的想像力,並進入到創作者無法想像的地方。
畢竟生活不在他方,我們都同在當下。正視世界的現況與我們自己的存在感受,屬於共同生活的真正答案,終有一日將被寫下。
整理撰文|Melody TU
圖片及資料提供|NUNU FINE ART
希瑞.克蘭斯魯德 Siri Kollandsrud
「我們都同在當下」
展期|2023年08月18日∼09月08日
時間|週三到週日 13:00-18:00
地點|路由藝術 B1計畫空間(台北市金山南路一段67巷5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