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般牢固的記憶在時間的推揉之下,也如麵團,輕易就揉出指紋。Rudolf Stingel(魯道夫.斯汀格)在200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他將一種名為「Celotex Tuff-R」的建築材料用鋁箔,完整地覆蓋他的展場,伏貼出一座銀色房間。
往後更甚,2007年,Stingel在芝加哥的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與美國會特尼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展出時,除了一般展間之外,連同大廳、走廊、辦公室、樓梯間、各式通道,都密實地受到鋁箔所包裹,無處遺漏,消彌了白盒子的極限,銀色無邊無際的視覺,觀眾仿若置身時光長廊。
「Celotex Tuff-R」是具有高度可塑性的材料,Stingel封存了整棟建築空間,接著,在展覽期間邀請觀眾,對所有可觸及之處的空間進行塗鴉、揉、書寫、刮、擦、刻劃、黏貼、擠壓等任何能留下身體表現痕跡的行為,面對藝術家的盛情邀約,觀眾亦放膽表現:便條、廢棄包裝、口香糖、噴漆、髒話留言、甚至直接將一只寶特瓶用力按壓深入牆面內,以及透過隨手可得的工具(如:信用卡、硬幣、手機)作為畫筆,所留下的大量文字(句子或無意義單詞)與圖案刻痕。
當留下記號的觀眾們來到展覽最後的展間,將會見到,三幅被裱為矩形的鋁箔板,以經典的畫框式「繪畫」作呈現,而「畫面」上的痕跡,皆是過去參與展覽的觀眾所留下的「創作」,此時,觀眾們宛如魔術帽子顛倒而摔落的兔子,從一個安全的觀看地帶,無意間成了Stingel下一檔展覽的創作共犯,被他突如其來地拽上舞台,遭到鎂光燈不停地燒灼。
Stingel是邊際探險者,不斷地開拓名為繪畫的荒野,探詢未聞的領域,嘗試將「繪畫」的概念,從各類媒材、技法、畫布,甚至藝術家之手解放出來。在普普量產複印與當代藝術現成物之概念大爆炸的時空環境下,藉由該展覽,Stingel再度爬梳了一次「誰是作者」的問題脈絡。
2012年,Stingel將鎳和黃金鎔鑄,透過電鍍加工技術,將先前觀眾在鋁箔空間上留下的塗鴉痕跡,製成金板,拍出四百萬天價。黃金予人永恆承諾,對比觀眾無意的瞬間塗鴉,Stingel再度戲謔了眾人一回。
金版的作品依舊命名為《Untitled》,也無編號,Stingel的各式畫作:薄紗繪畫、保麗龍蝕刻、裝飾性花紋、肖像畫,皆是如此,就像在無聲地提醒,人們對文字與數字的健忘,並將作品的記憶權利,交還給視覺。回到07年的銀牆環伺的展場,銀色的迴廊,如一艘航向荒蠻未知明日的太空艙,上頭裝載藝術家替觀眾凍結,易逝脆弱的瞬間靈光,而光澤如金屬卻軟韌的鋁箔好比記憶,禁不起時光的碰磕,Stingel卻以黃金姿態保存它們,邊際的探險者,要帶上它們,驍勇地航向廣闊無人的全新處子地。
特約編輯:許兵慰
延伸閱讀:不禁要多看一眼的泳池鮮肉—浸泡在范揚宗與大衛霍克尼眼中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