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瑞典南方的插畫家Jon Koko,2011年秋首度前去日本旅行,途上,銘鐫於大和民族骨子裡的物哀、幽玄、侘寂之 日本美意識 ,廣泛滲透於建築、文學、衣飾和器物設計等範疇,讓行覽日本的Jon Koko體驗到一種別於西方的顛覆性視覺衝擊和哲學觀,而此行亦成為他創作態度驟轉的起點。爾後幾年,他屢返東方舊地重遊,其中2015年5月一趟日本之行,啟發他創作「日本15」(Nihon 15)這個系列插畫,並留在京都一所印刷學校研習。
享受單獨、需要靜慮:日式美學如命定般相遇
在接受媒體Metal Magazine專訪時,Jon Koko表示自己是個需要大量獨處時間的人,乍聽似乎寂寥得讓人難以忍受,但他卻甘之如飴,而這種狀態也保持了多年,他談到,「我需要和社會以及人群保持適度距離,否則我會感到迷失、壓迫和混亂。如果我不能投入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我容易感到挫折沮喪,因此我的第一要務,是做我想要和需要的事。」這位藝術家的精神世界是如此需要空間,或許也不難理解,日本獨到的安靜美感,會如此命定般掣引著他。
事實上早於他鑽研日本藝術前,他已深受佛學以及道家思想所霑濡,幾乎每天都會利用iPod聆聽《道德經》。對他來說日本藝術吸引他並非形式之美,而是難以從外察知的內蘊,也由於自身美學背景,他更容易攫捕到日本在藝術上和《道德經》的互通。
除了日本,他四處旅行的經驗亦啟發了其創作主題和靈感,包括繪畫以及建築模型。就他的插畫作品來看,風格鑄鎔了現代性線條以及版畫層次,他會先打上素描,接著用油彩摹繪出一個洋溢傳統日式風韻的世界,舉凡町屋裡慵懶的遊人,或是在枯山水中造景的庭師,這些風景與題材,皆源自於Jon Koko訪覽日本時的印象。
受日式建築的精神性啟發
Jon Koko提到在22歲前,從未思考或體驗建築空間竟對創造性來說有如此根本的影響力,而日本藝術對他來說最關鍵的一個影響,正是空間,他並透過冥想以及閱讀去學習、體驗、感知一處場域的美和氛圍。東方謙遜又素樸的美感,甚至是形而上的空與禪皆為Jon Koko所吸收並轉化成創作養分,因此其作品中經常可察禪畫般的大面積留白、洋溢宓穆氣息的庭院與屋子,以及擱置室內的雅致器物。
插畫之餘,他也動手做起了建築模型「秘之居」(Esoteric House)系列,這些概念性小屋擷取了傳統日式建築結構語彙,如凹間、障子門、榻榻米等。Jon Koko解釋受到日本對空寂之美的啟發,讓他有將空間實體化的模型創作實踐。以最新的「四號房」(House no. 4)模型來看,很明確受流露中介空間緣廊(緣側)以及日式庭院的風範,至於「榻榻米屋之二」(Tatami House II),細柱式支撐結構則擷取了桂離宮的結構體式。縱然只是模型,但這些房子不僅徒具形式,更具備了詳細考量後所配置的機能,同時更寄託了這位藝術家對場所的觀點――輕盈、節制與澹雅。
圖文來源/Jon Koko、Metal Magazine、Pen Magazine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