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克服內在的貪婪,⼈類才有可能和其他⽣物共同管理地球,為所有⽣物建立合理的未來。」
— Franziska Fennert
自由的筆觸和生動的色調,描繪出熱帶雨林中的動物群與原始神靈。儘管人為干預的痕跡在作品中微妙地顯露出來,人類的主體在這些作品中往往以缺席的方式存在。來自德國的藝術家法蘭西斯卡.芬納特(Franziska Fennert),探討著人類與那生態失衡的豐富世界之間的互動。
誕生於德國歷史的家族傷痕,轉化為世界的價值與精神追求
法蘭西斯卡出⽣於德國──社會主義的前東德,⾃ 2013 年移居印尼日惹至今。
1990 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與東德統⼀後,深深地影響了法蘭西斯卡的家庭,多年後更間接導致她⽗親的去世。法蘭西斯卡以縫紉物件和畫作為主要創作媒材,試圖修補這段歷史的心靈創傷。她在印尼長期旅居,思考著資本主義之外的價值體系,並尋找精神上的根源。
在法蘭西斯卡筆下,充滿了深思熟慮的色彩佈置與魔幻寫實的象徵性畫面。可以在批判思維與德國表現主義的基底上,顯見印尼爪哇文化與峇里傳統繪畫的影響。印度教神話、爪哇靈性科學與藝術的描繪如〈杜爾加女神重估價值 〉(Durga Reevaluating Values)裡自焚復又重生、制裁無道君主的尚武女神杜爾加,和〈莫克夏後的風景〉(Landscape after Moksha)指涉的「大自在」印度教修行實現。雨林中的瀕危蘇門答臘象,帶著非自然警示意味的瑩亮紅毛猩猩,還有洋芋片塑膠袋與動物頭骨諷刺地和諧存在,則暗示消費主義所帶來的現代文明舒適,是如何以新鮮空氣、健康土壤、清澈水源與生物多樣性作為抵押。
除了德國與印尼,世界各地所經驗的藝術也滋養著法蘭西斯卡。中國水墨書畫、日本版畫的⾃由與凝鍊,俄羅斯聖像畫的莊嚴冥想,還有中世紀波斯細密畫裡扁平的璀璨空間,與後表現主義的魔幻寫實張⼒……。在藝術家的精神探求與表達中,發展出豐富的視覺語彙,不分東西,巧妙地融合為她的個⼈宇宙。
循環再生雕塑──令回收垃圾轉生的跨學科藝術實踐
⾃ 2018 年參加⽇本筑波的⾃然藝術駐地計劃以來,法蘭西斯卡將「解放環境」視為進步社會體制的必要組成。隨後的⼀年,她加入了印尼升級循環經濟論壇,鑽研循環經濟和爪哇靈性科學,期望能對資本主義的線性經濟提出替代⽅案。
2020 年,法蘭⻄斯卡發起在 Piyungan 垃圾場旁以融化塑料碎片成磚塊、建造以寺廟為靈感的「紀念碑計劃」,也就是後來受到德國印尼產官學界重視並挹注資源的「⼈類世紀念碑」跨學科計畫。其⽬標是轉變全球社會,實現社會與⽣態導向的循環經濟,並能尊敬⼀個國家/地⽅的祖輩與先靈。
這次藝術家來到台灣舉辦個展,將首度公開展示法蘭西斯卡「人類世紀念碑」相關作品。展覽中所有的黑底雕塑,媒材均取自計畫三年來的研究與執行,將日惹特區回收垃圾、融壓塑膠廢料製成「循環磚塊」,是藝術家從繪畫、雕塑到「跨學科」的藝術實踐。
「人類世紀念碑」計畫為建立當地驅動「循環經濟」的園區,涉及科學、藝術、城市經濟、住民創生和靈性等跨學科知識,由德國印尼兩地的產學單位多方投入,包括印尼升級循環論壇、雅加達歌德學院、日惹特區政府、德國外交部等。園區內,具備垃圾分類和清洗、污水處理系統,和再生材質設計工作室。園區中心佔地 170 平方公尺的大型紀念碑建材,使用的同樣是前身為回收垃圾的「循環磚塊」。整個計畫從日惹和周邊區域回收塑料,將再生塑料轉生成建材、家具等實用產品,並確保再生品產生的收入惠及區內居民以及回收工作者,鼓勵垃圾分類以及再生物品的共享。
這塊小小的黑磚,雖然只是整個計畫中的一部分,從生活低微處錘鍊媒材,並由此催生雕塑、建物、行為轉變乃至共同創造,正呼應了德國行為藝術大師波依斯對「社會塑造」(Plastische)的倡議與「擴張的藝術」(The Expanded Concept of Art) 的理想實踐。
如同雕塑上的豐饒女神與梵天所祝願的,世界上所有成員能夠共榮。我們該如何從對環境疏離的心態,重建與世界的關係?法蘭西斯卡的個展十月、十一月在台北路由藝術展出。藝術家誠實直面,並勇於投入她的思考與作為。也期待這場藝術與社會實踐,可以讓更多人一起為人類世找到出路。
文字整理|Melody TU
資料.圖片提供|路由藝術
人類世的反思與出路
法蘭西斯卡.芬納特個展
Franziska Fennert : Contemplating Ways Out of the Anthropocene
展期|2023/10/01 起至 11 月
時間|週三到週日 13:00-18:00
地點|路由藝術(台北市金山南路一段67巷5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