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

世紀末最悲情的吶喊—孟克(Edvard Munch)

吶喊 是孟克精心安排的惡作劇

『吶喊』是孟克最為人熟知的作品,火紅的背景帶出流動感強烈的線條,中間的主體人物張大著嘴巴撐著渾圓的眼睛,他掙扎的表情,被解讀成是在發出淒慘哀嚎的吶喊,揭示世人在面對世紀末時的不安,但我卻認為,這一幕純粹是孟克精心安排的惡作劇。吶喊

關於『吶喊』,孟克曾說過:「我和兩個朋友一個迎著夕陽散步,突然之間,我感受到一陣憂鬱,眼前的天空也成了一片血紅。於是我停下腳步,依靠著欄桿,這才感受身體襲來的疲憊感,眼前火紅的天空,瞬間成了流淌的鮮血一般掛在上方,狠狠地刺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我的朋友們繼續前進著,我則停留在原地焦慮地發抖,因為我感覺到大自然劇烈又無盡的聲音。」

停留在原地的孟克,他所領略到的可能不止是一個世紀的終結以及對大自然的力量所感到的崇敬而已,還有在與友人並肩同行的短暫相處中,明白在無盡的時間軸線上,相遇就是解脫孤獨的良藥,而註定的分別卻又讓人回到孤獨的開端。

有別於孟克多數作品中,其描繪對象內在的情感總是以『象徵』、『隱喻』的方式傳達,在作品『吶喊』中卻可以直接感受到畫中強大的焦慮、緊張感,或許也可以解釋為孟克在歷經長時間的壓抑之後,對情緒的承載力已達最大的負荷量,因而一口氣傾瀉而出。藝術家刻意顛覆以往的慣用的創作手法、突兀的改變與誇張的表現形式,帶給觀眾驚愕的感覺。這樣的表現方式,也使得孟克不單只是象徵主義的實踐者,更間接為二十世紀初的德國表現主義提供了可效法的精神。

吶喊孟克的另一幅作品『春情』中,描繪一名情竇初開的少女全裸端坐在床沿,她的雙手交叉並巧妙地擋住自己身體的私密部位,目光正視前方,僵硬的身體顯現出她在面對成長中的身體變化時,伴隨而來的不安與彷徨。此作品最特別的部分在於孟克對於影子的處理,他讓影子成了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使影子不在只有陽光擁抱時而存在、更不必伴隨什麼而生,這樣的創作手法讓影子具備了自主的孤獨與慌恐,能夠更貼切地接合主角的心理狀態與創作者巧妙安置於其中的象徵性。孟克孟克悲觀的心理狀態,多少來自童年時期陰影的影響,在他的母親和妹妹皆相繼因肺結核而離世後,死亡帶來的恐懼感始終像烏雲般地籠罩著他,因而孟克的作品中,總是有意無意地散發出絕望孤寂的氛圍。爾後他將藝術創作視為悲傷情緒的出口,在飽受精神折磨後,希望透過繪畫,客觀地審視自己所經歷過的種種情況。

孟克二 孟克


資料來源:

https://www.edvardmunch.org

https://www.wikiart.org/en/edvard-m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