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活動, 攝影, 藝術觀點

黑白是世界的色彩之一|馬來西亞攝影師張國耀 以鏡頭描摹存在的孤寂


「攝影的力量來自孤寂,黑白攝影是拍給自己的日記,彩色攝影則是給世界的禮物。」── 張國耀


近年拍攝台灣廟宇祭典的《青山宮》系列作品,曾榮獲 2021 美國 IPA 國際攝影大賽 Professional Event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年度攝影師。從人物肖像、靜物、動物、建築到街頭風景,在六十分之一秒的快門瞬間,張國耀觀看世界的方式,時而融入超現實、抽象抒情等意境。

1988 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 張國耀 (Chong Kok Yew),現居台北,以影像工作者的身分活躍著。為了求學而來到台灣,他自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組畢業,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肄業。這期間,也確立了他朝向攝影的職業生涯。

有感於攝影與平面設計之間關聯密切,當時他加入了輔大的攝影社學習技能。大學前三年都在拍照。從擅長的線條、幾何及型態構圖等設計思維出發,他也思考著如何突破與他人的相似面目,拍出真正優秀的攝影作品。

年輕的心眼,因緣際會之下,將目光放在百年的熱鬧與孤寂。大四那年,台灣這塊土地上,正慶祝建國百年。作為畢製的題目,他選擇拍攝一百位百歲的老人,後來成為在海內外皆相當知名的《百歲》。這組作品將社會現實帶到眾人眼前,甚至獲得《國家地理》雜誌專題報導,並於 2016 年受邀到東京 PLACE M 攝影藝廊舉行首次攝影個展。如同人生的轉折般,從那時候開始,他感覺自己才真正認識攝影可以做的事情。「攝影有別於拍照,在於影像者的創作是有內容的,非娛樂好看而已。」

畢業之後,在大環境現實與個人狀態的考量下,除了當一名攝影藝術家,他也陸續進行商業攝影的接案工作。2016 年前後,他開始接觸新聞攝影的工作。他曾入選台北國際攝影節、紐約攝影節、中國平遙國際攝影節,曾獲法國 PX3、美國 IPA、ND AWARDS、俄羅斯 MIFA 及 FAPA、台灣新聞攝影大賽、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美國 B&W 雜誌攝影比賽、Black & White Spider Awards 等多項攝影獎。

橫跨藝術創作商業攝影新聞攝影,張國耀期待在工作中拍到自己喜歡的照片,也不忘記錄私領域的生活。對他而言,「我的黑白攝影是拍給自己的日記,彩色攝影則是給世界的禮物。」

張國耀鍾情黑與白的魅力。在黑白攝影中,非日常的視覺印象,具有抽離的神祕感,可以超現實,也可以簡約,光影、色塊與線條構成的純粹美感,直探攝影的本質與耐人尋味的空間。

「顏色是有情緒,不論是高彩度或是低飽和度,我們都會被彩色照片裡的顏色所吸引。」對他而言,「黑白攝影並非攝影的其中一個類別,而是彩色攝影中的其中一種顏色。

攝影師往往不存在於畫面中,卻無處不是其在場的證明。作為生命的底色,來自單親家庭的攝影師,成長過程曾經驗許多的寂寞。黑白攝影給人沉靜無聲的印象,正與此相應。黑白攝影不僅是張國耀拍給自己的日記,也是在人世孤寂中,對於攝影力量的信念。

三月七日即將到來的首屆 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上,張國耀將展出十餘幀《人非人》系列作品。

他認為攝影是一種緣份,不同時空的碎片得以拼湊在一起。在生命中的出現與消逝中,留存了記憶。

讓視角代替身影在場,以鏡頭與眾生交會。攝影師說:「攝影最重要的從來不是攝影本身,而是人,因為有人才會有攝影。我很愛拍人,卻又很怕人,彼此其實都只佔了生命和畫面裡的一小部分,我偏愛拍攝他們在各空間裡存在的狀態。」

「按下快門的同時也是自我對話的過程,我穿梭在時空隧道裡,卻永遠看不見自己,人從哪裡來就往哪裡去,這一條尋找自己的路漫長且孤寂,期許哪天可以不再漂泊無定。」

撰文|Melody TU
資料.圖片提供|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

攝影師更多作品|Flickr


2024 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

展期|3 月 7 日(四)-3 月 11 日(一)
時間|11:00-21:30(每日開放時間依百貨公司營業時間為準,唯閉展日僅開放至 18:00 止)
地點|新光三越 台北信義新天地 A11 6F(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 11 號 6F)
*展期間將舉辦多場精彩攝影講座,憑展覽票根另享現場活動商品優惠。

首屆「ART TAIWAN|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將展出共超過 50 位國內外影像藝術攝影師,包括來自澳大利亞海浪生態攝影師 Philip Thurston 等 8 位國際攝影師,與郭英聲、高志尊、邱國峻、黃文勇、洪世聰、鄧博仁等台灣各世代攝影藝術家。展覽現場同時發表「2024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2024 SKM PHOTO 國際攝影大賽」得獎作品。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