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活動

紅藍黃:將無形歷史儲存於層疊美學物件裡

藝術家 – 卡蘿傑斯特  Caro Jost 出生於德國慕尼黑,曾就讀於「慕尼黑美術學院」與「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其作品主要分為兩大塊:一為蒐集康丁斯基、巴尼特紐曼等藝術家在「某特定時間創作時所使用的檔案」,進而再創作出來的「Invoice Painting.單據繪畫」;以及如同偵探般追溯藝術家們曾踏足過的軌跡,「將其創作所踏至的地板或街道翻印出來」的「Street Print.街道拓印」。

不論是「Invoice Painting」或是「Street Print」,Caro Jost 皆用親身抵達原生時空場域的行動,來致敬卓越藝術,更將過往無形的歷史,儲存於當下不斷層疊的美學物件裡。

Q = KaiaK 城市美學新態度 , A = 藝術家 Caro Jost 卡蘿傑斯特

Q = 選擇康丁斯基與巴尼特紐曼為創作主題的緣由是什麼?

A = 首先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創立了 Bluerider,他和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的抽象表現主義發展,都是當時非常具開創性的創舉,都是要以一種新的藝術方式去做創作。而且這兩個藝術團體所發生的地方,與居住的地方也都是一樣的,總有種跨時代的契合感。

Q =您的《TEN MEN》作品,遠遠看像是一條藍色的河流、您所用的照片複合拼貼也像是河上的小船,請問這幅畫表現怎樣的內心世界?

A =我非常喜歡「小船」這個比喻,因為我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在「流動」著。而假如製作一場電影時,成品就濃縮在 DVD 裡,可是如果沒有撥放 DVD 的工具是看不到內容的,所以我想把「看不見的東西」實際化成「看得見的事物」。我用影像翻拍,擷取出這些畫面放在畫布上,一方面是我可以持續看到這些實際的東西,同時我喜歡用原有的素材,來創作出新的作品。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不以描繪具象為目標,而通過點、線、面、色彩、形體、構圖來傳達各種情緒,沒有具象畫面,但紐約這個城市卻處處殘留著當年藝術大師揮灑的足跡。

Q =什麼時候開始藝術創作,過程中經歷多少的風格變化?

A =大概 90 年代的時候,我就開始作畫。那時候我所創作的都是一條條、直條式的點線面幾何構成,有點像是「Street Print」的線條肌理,我的創作可以說是「從線開始」。我一直以來的創作理念都一脈相通,並從這個根基去發展出不同的創作系列。

你有一個核心主題,然後再用你的生涯去發展出不同的創作型態,這對藝術家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

Q =每一件的創作大概花了多久時間去完成?

A =大件大概花費 4 至 5 個月,「Street Print」則是一個瞬間就可以完成,因為是在街道上,你可能會遇到警察的盤問,抑或是一些市民友善的好奇心。

藝術上的挪用(Appropriation),是適當地使用既有存在的物件及圖像,借用它、採用它做出意義上的轉化。包括開首例的杜象(Marcel Duchamp)與後來的達達主義(Dada)、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等藝術家皆使用非傳統材料或各式各樣的訊息來成為自己作品的組成部分。

Q =接下來有什麼樣的計劃嗎?

A =我接下來有幾個 Museum Show,其中包含在慕尼黑的博物館,就有項依照所獲得的康丁斯基資料,所進行的「Invoice Painting」;明年在阿姆斯特丹也都有博物館的展覽。

Q =在取得藝術家生前遺物時,有什麼困難或印象深刻地方嗎?

A =這個過程是蠻困難的,往往花好幾年的時間。因為這些諸如筆記手稿、購買顏料的收據副本,有點像是機密的私人文件、而且都是世間獨一無二珍貴的,不會隨便給一般人,我必須經歷過很多道的手續,提出相關的佐證資料,我才取得資料持有者或藝術家後人的認同。一方面也因為我是一位認真的藝術家,對方也持續關注我的創作,因此到後面我也跟例如康丁斯基基金會的人建立友好關係,得以在今天能夠展現出這麼多,以珍貴手稿為基礎的作品。

Q =您在取得這些藝術家遺物資料時,是已經有預設要怎麼利用素材來創作,還是看見資料後才開始發想作品?

A =我是帶著點子去提案的,例如我去拜訪巴尼特紐曼後人時,我的腦海中已經有想法,向對方提出需要「某一件藝術家當年創作時,所使用的某個素材所遺留下的收據」他們同意後,才再提供予我進行創作。

「Caro Jost – A Road to red, yellow and blue」
展期 | 2018.9.15 – 2018.11.24
時間 | 週二至週六 9:00 – 18:00 (仁愛館 Hall 9)
地址 |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5-1號9樓

我們都在生活的容器中—石田徹也

LV藝術大師包 達文西、梵谷、魯本斯的名畫揹著走

色彩繽紛的精細原子筆繪畫 – Helena Hauss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