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活動, 建築

生命的棲居 | 超出建築 ── 田中央、蔡明亮、聶永真等聯展在 MoCA


超出建築 ── 田中央 +七位藝術家 聯展
作為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新年度首檔主題大展,2 月 11 日至 4 月 23 日正式登場。


超出建築
姚仲涵《時間》。 © 姚仲涵 Chung-Han(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2023 年首檔大展:「超出建築 ──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 2 月 11 日至 4 月 23 日正式登場。由 王俊雄 擔綱策畫,邀集 蔡明亮、陳逸恩、聶永真、江國梁、林聖峰、姚仲涵、黃聲遠 田中央工作群 共同參與,以田中央建築為核心,橫跨電影、平面設計、聲音及表演藝術等創作語彙,交疊創造出重新感受我們與居所關係的場域。

若將建築視為兩階段:「生產/製造」與「入住/體驗」,策展人王俊雄認為,台灣目前有關建築的討論,太過側重於前者的專業概念,藉由本次的展覽,他更希望尋回的是後者。「超出建築」意為回到建築的本質,不只是鋼筋水泥,而是我們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如同田中央對建築的定義:「讓建築成為眾人的體驗,蔓延、連結、開放,長出不同的枝節,拓展出更多的空間契機 ,更進一步向每位觀眾遞出一份當代建築體驗的邀請,以建築為媒介在此相遇相聚,共同創造連結。」

建築作為體驗,條條路徑通「田中央」

獲得國際肯認的「田中央」,最初從黃聲遠一個人開始,二十多年來吸引了一群青年建築家,共同在宜蘭成就與地方環境和諧相容的建築實踐,並建立獨樹一幟的台灣當代建築風格。

除了黃聲遠自身,本次參展的藝術家群,皆與田中央有著不同的合作與相遇經驗,以各自擅長的創作方式,開展條條路徑通「田中央」的體驗。策展人王俊雄亦特別讓台北當代藝術館建築的存在浮現,讓平時為展覽遮蔽的窗戶透出自由的視野;慣常的入場範圍向後退,將一樓的三個展場作為免費的開放場域,放置蔡明亮與江國梁兩位不同風格導演的影像作品,以及建築家林聖峰的立體結構裝置,揭開不一樣的建築展序曲。

蔡明亮《出去走走》的宜蘭風景,影片與展場協作出開闊的空間感。(王世邦攝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建築家林聖峰作品《形成》。無數鋼條交織出舒展的兩片曲面,觀眾可不受限佇立、行走,或在曲面上坐臥,傳遞田中央建築對於自由、開放與探索的理念。(王世邦攝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超出建築
預告轉場狀態的《游水》。(Melody TU 採訪攝影)

跨領域亮點:建築與我們生活的時間

除了一樓引領觀眾進入宜蘭景色的《出去走走》,二樓的樓梯間也播放著導演蔡明亮的第八部行者作品《沙》。這部作品以拍攝田中央「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與周圍的自然生態為背景,身著紅色袈裟的演員李康生在東北風中踽踽而行,在展覽的安排下,其實也為觀眾昭示環境地形如何是建築的一部分。播映《宜蘭》的展間,則播放蔡明亮拍攝南館市場、城隍廟的早餐店、復興路的燒餅店、宜蘭山水與稻田的畫面。觀眾們可以坐在台灣特色的鐵凳上,感受鏡頭下田中央作為基地的宜蘭真實生活脈動。

蔡明亮拍攝田中央「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與周圍的自然生態為背景的第八部行者作品《沙》。(Melody TU 採訪攝影)
《沙》中李康生的行走。 ©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超出建築
蔡明亮《宜蘭》紀錄片播放,一旁是蔡導畫下的宜蘭印象。(Melody TU 採訪攝影)

曾為田中央操刀作品集的知名設計師 聶永真,呈現平面設計轉化為立體建築的創意。《假建築》為紙張疊出一個個猶如大廈般的立體柱狀作品,紙張展示的色彩、比例、構成方式,來自田中央五件代表作及出版品解構後的重組與配置。隨著展出的時間,不同厚度與特性的紙張,也將與空間中的濕度變化產生作用,如同建築落成後,勢必經歷我們生活的時間。

聶永真節制的風格與田中央自由的理念,激盪完成的「田中央作品集」也藏在這些紙張建築中。

藝術家姚仲涵的作品直接以《時間》為名,試圖展現田中央逐步鋪陳空間的思維。展間由三個螢幕組成,分別即時播放宜蘭田中央的工作現場、空拍田中央的建築,還有展覽期間他將在田中央建築現場的四場直播演出。透過自由的聲響,以時間連結真實與異地的空間。

宜蘭田中央的工作現場,時不時與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出現場互動。(Melody TU 採訪攝影)
姚仲涵《時間》。 © 姚仲涵 Chung-Han

舞蹈家 陳逸恩《身體的跟建築的》則回訪他於宜蘭成長的「老家」、田中央建築的「雲門劇場」。透過直面建築的感官、思索表達的頭腦與肢體動作三個不同面向,重組出建築與自我情感連結的身體感。

陳逸恩《身體的跟建築的》

自由而真實的田中央建築

喜愛田中央作品或建築相關領域的朋友,也可以在這次展覽中獲得珍貴的看見。

一樓的《在建築之前》,釋出建築師黃聲遠求學及成為建築師的過程,包括在學時期製作的模型、畫了四小時卻贏得大獎的競圖等。一件件珍貴的書寫語錄、照片、畫作及模型,不受限的「習作」,成為進入建築體制與落腳宜蘭的重要生涯前,對於「自由想像」的提醒。二樓則有長達 14 年持續貼身拍攝田中央的導演江國梁,剪選工作團隊在山、海、土、水中工作與生活的影像紀錄。過去的日常如花瓣般在《一處場所》中散置,建築雙年展使用過的椅子也在現場.整體形成一朵屬於田中央工作群的有機圖景。

黃聲遠 《在建築之前》。(王世邦攝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黃聲遠作品。 ©黃聲遠(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一處場所》如花瓣般散落著江國梁導演14年來拍攝記錄黃聲遠與田中央工作群的片段。(王世邦攝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位於二樓最大展間的《Together》,則共同呈現七位藝術家與田中央的影片、模型與作品。田中央曾強調建築是集體表現,此處特別打造一座架高階梯平台,讓來到現場的觀眾可登高遊走,彼此互相滲透展開新的關係,在開放的空間狀態中,召喚出建築共同生活的社群本質。

除了登高展台,地面上也有與一樓展間連通的空間感。(Melody TU 採訪攝影)
登高展台。(Melody TU 採訪攝影)
參展藝術家群,左起:黃聲遠、聶永真、蔡明亮、王俊雄、林聖峰、田中央工作群之一、姚仲涵、江國梁、陳逸恩。(Melody TU 採訪攝影)

展覽期間,藝術家姚仲涵與舞蹈家陳逸恩將進行展演,持續探索建築的時間向度。還有系列講座與更多活動,可上台北當代藝術館 官網 查詢。

採訪撰文|Melody TU
資料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超出建築 ── 田中央 +七位藝術家 聯展

展期|2023 / 2 / 11 – 4 / 23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系列講座

第一場|田中央建築
日期|02/11(Sat.) 14:00-16:00
主講|筏久美子Ikada Kumiko/日本東京間藝廊(TOTO GALLERY‧MA)館長

第二場|天地間的勞作與設計——田中央與現代臺灣
日期|03/19(Sun.) 15:30-17:30
主講|詹偉雄/社會觀察家

第三場|忘記時間的美學
日期|04/09(Sun.)14:00-16:00
主持|蕭有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陳宣誠/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教授

第四場|一起和風一樣自由
日期|04/22(Sat.)14:00-16:00
主講|黃聲遠/本展參展藝術家

藝術家面對面

日期|03/11(Sat.)13:30-16:40
主持|王俊雄/本展策展人
第一場|13:30-15:00 藝術家|江國梁、蔡明亮、聶永真、黃聲遠
第二場|15:10-16:40 藝術家|林聖峰、姚仲涵、陳逸恩、黃聲遠

展演活動

身體的跟建築的+感覺現場
日 期|02/12(Sun.)15:50-16:30
演出者|陳逸恩、駱思維、林柔雯、姚仲涵
地 點|當代館一樓、二樓主展區

身體的跟建築的
第一場 03/11(Sat.)10:30-13:00,第二場 03/18(Sat.)10:30-13:00
演出者|陳逸恩
地 點|當代館一樓、二樓主展區

感覺空間
日期|展期間的星期三、四、六或日(演出日期視天候狀況而定,詳見當代館官網與FB粉絲專頁公告)
演出者|姚仲涵
展演地點|津梅棧道、宜蘭三星鄉、台北植物園、壯圍沙丘
直播地點|當代館二樓203展間

延伸閱讀
➤ 感受臺灣土地的幸福力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
➤ 2018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一比一試組裝 新竹登場
➤ 從建築師到藝術家| Mo Studio 重回想像力的完美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