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 藝術美學

名人堂|奈良美智 (二)|童年、搖滾樂與小孩:永保赤子之心的藝術旅人


「 奈良美智 創作的題材主要是童年時代的心情與記憶,還有它們在人生中持續性的影響。」──《紐約時報》首席藝術評論家羅伯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

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一個有著容易被誤會成女性名字的藝術家。

根據記載,母親曾告訴奈良,在他出生前,有一位因難產而過世的姊姊,為了紀念姊姊,因此母親將姊姊名字「奈良美智子」的「子」去掉來為他取名,然而,這也注定著奈良有一個沒有玩伴的童年。

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的作品總是充滿小孩的形象。

偉大作品來自孤獨經歷

回顧奈良美智的創作歷程,主要以 1990 年代為分野,在那之前的 20 年,其最強烈的特徵就是:大頭、大眼的小孩。這些小孩造型簡潔、線條俐落、色彩明亮,相當具親和力。

同時,他們又總掛著「斜視的眼神」,從不同的視角觀看,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我們可以說她可愛、寂寞、憂鬱、憤怒甚至邪惡。

而且奈良的作品幾乎沒有透視,僅突顯人物於空洞的畫面,使觀眾專注在人物的眼神與表象,直接而單純的表現手法,都和他的童年和在曾在德國留學的「孤獨」有關。

僅利用單純手法或同一張臉,卻都能營造深富情感、難以捉摸的意象,在在展現著藝術家的功力,而這都和奈良早年的經歷有關。

奈良美智
2000年,日本,Punch Me Harder 。圖片來源:佳士得拍賣

搖滾樂啟蒙藝術天份

奈良美智生於 1959 年,他所成長的 1960 – 70 年代,正值日本戰後重建、經濟復甦的時期,同時,歐美文化正席捲著全球,一首首反戰、和平的訴求的搖滾樂,深深俘獲著全球的年輕人,也包含成長於戰後的奈良美智。

高中的奈良美智過著嬉皮般自由、奔放的生活,他開始與朋友經營搖滾咖啡館,開始在社會中逐步積累往後創作的養分。也因為這段時間受唱片包裝設計的啟蒙,影響他在高三決定專研繪畫,並考入武藏野美術大學。

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的作品時常出現搖滾元素。

當起旅人,向社會與世界學習

考上大學後,奈良扎實地學習了繪畫技法和藝術史的課程,卻仍喜歡搖滾樂、流連咖啡館,一如他曾受訪說過:「生活裡應該有藝術,但學校裡的藝術並沒有生活」。

也許正是旅人的特質作祟,奈良在大二當起了一名背包客,隻身前往歐洲自助旅行,遊歷了巴黎、比利時、荷蘭、德國,親眼見到過去只能在課本上看到的作品。

這段孤單的旅人生涯,讓奈良發現,人際存在著一種跨國境的文化語言,哪怕是一首歌、一部電影、一本書,只要能感動人心,即使母語不同,還是能引起共鳴。

他意識到:藝術是超越藩籬的,繪畫技法只是技術,創造讓人類共感的作品才重要。

Yoshitomo Nara
2014年,奈良美智出版了反戰作品集《 NO WAR!》。

孤獨與反叛的「小孩」一鳴驚人

早早開始闖蕩社會與世界的經歷,讓年紀輕輕的奈良,把生活的孤獨、搖滾樂的反叛,化作氣質天真、眼神卻質疑著世界的「小女孩」,也讓歸國後的他,在 1988 年再度前往德國名校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深造,並開始發表一路上積累、以小女孩為主的繪畫。

1990 年代中後期,奈良愈來愈受到國際藝壇的注目,2000 年,他離開旅居了 12 年的德國、回到日本舉辦個展,這個時期,可謂他邁向日本重量級藝術家之路的起始。

回國後的他,又因著在日本與美國的幾場大型展覽而聲名大噪,市場上的定位逐漸成形,身價也開始水漲船高⋯⋯。

Yoshitomo Nara
2008年,日本,〈Angry Blue Boy〉。圖片來源:藝易


圖文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Sothebys奈良美智特展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商店會員
追蹤瘋設計臉書,美學素養立刻 Level Up!

延伸閱讀
名人堂|奈良美智 (三) |驚人含金量:兼具學術型與投資型的創作鬼才
名人堂|奈良美智 (一) |反思人性,關懷社會:日本最具影響力實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