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

藝術家的鬼畫符憑什麼上天堂 你的塗鴉就住套房!?(下)

上週說道:「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不可能。如同所有歷史都包含了權力爭奪與轉移的部分,當代藝術的歷史也一樣,那麼藝術史爭奪的是什麼呢?

就是-詮釋權。

世界藝術中心的轉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眾多藝術家紛紛逃難到美國,歐洲的紛亂戰火導致了世界藝術中心轉移至美國。但並非藝術家移動到了美國,事情就結束,如同台灣的藝術家們總是會面臨的一個難題:當我們把台灣放到全世界的眼光下來看,台灣的獨特性是什麼?當時的美國藝術界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他們在試著認同美國自身的藝術地位,以及如何去超越歐洲。

在這樣的歷史下,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衝出了戰線。在此之前,歐洲的許多藝術家就致力於突破與瓦解圖像的「幻覺」,開始重回專注自身的抽象情感。

波提且利,《春》,1482
馬諦斯,《舞蹈》,1910

幻覺的突破

幻覺指的是,用顏料來製造立體感、空間感與質感,例如:把小天使的翅膀畫的如同真實的羽毛;將人的肌膚描繪的吹彈可破。在過去,藝術家表達「舞蹈」的概念,可能會用完美的肌肉線條與肢體動作來呈現,而野獸派的馬蒂斯為了專注於自己對於舞蹈的情感感受,選用了明快的色調來暗示舞蹈的喜悅感受。

到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們從具體圖像的那一端,更極端地靠近抽象意義的那一端,他們將顏料的各種滴流、塗抹、潑灑、刮擦等等行為視為藝術家自身的精神反應,每一個動作的當下都隱含有情緒。

超巨大的畫布

而抽象表現主義的畫家們還有一個特點,畫作尺幅巨大無比,例如波洛克的《1948年作品第5號》,尺寸是243.8cm×121.9cm,所以在欣賞波洛克的畫作時,我們會發現,要將那麼巨大的畫布灑滿顏料,藝術家必須將畫布鋪平在地上,然後遊走在畫布之上,身體必須大幅擺動,像是一人在畫布上獨舞一般,才能將顏料佈滿。

Jackson Pollock的作畫現場。

畫作的尺幅規格一但放大,困難度就會增加好幾倍,如果有實際動手操作過,便會知道,要將顏料均勻地塗抹到一張巨型畫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藝術兩字由精神上的「藝」與技術上的「術」組成,創作需要概念,但同時技術缺一不可,或許大家早就聽膩了關於羅斯科巨大色塊精神性與宗教性的相關評論,但是當我們思考到,他為了達到這種被色塊包圍的感受時,在畫布上塗抹的奮力一搏狀態,或許會有一些新的理解。

《1948年作品第5號》
羅斯科教堂中的羅斯科作品

當時的藝術評論家葛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稱呼這種狀態為:

「藝術作品關注的目標由藝術主題轉移至了藝術技法。」

自由的政治象徵

葛林柏格擁護了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們技法上具有的含義,並且認為,這些看似鬼畫符的技法其實都包含了藝術家的精神性,葛林伯格是一位具有愛國精神的評論者,這讓他在美國紐約想要穩固藝術詮釋中心的時代氣氛下得到重視。另外,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們缺乏具象符號的抽象形式,也隱含了美國向世界宣傳自由主義的精神,代表了他們包容任何的族群,沒有人會被拒於門外,因此抽象表現畫派變得更加舉足輕重。

藏家們的戰鬥

囉囉唆唆的歷史課告一段落,總之我想要向讀者們說明,藝術不單單是關於精神的抒發,它也包含了許多很實際層面的歷史,同時歷史也是我們進入黃金屋的指南。看這些畫作,我們必須要學習如何看到第二層,甚至但三層含義,像是個解謎思想的遊戲,當然,這正是當代藝術的賣點之一:「意義」。

蛇行蛇道,做不了有錢人,也許我們可以用有錢人的思考模式想想,當我們的錢已經能買遍各種奢侈品時,我們下一個購買的會是什麼?如果是我,那會是「品味」與「思想」。

知名藝術蒐藏家,Robert Suss
知名藝術蒐藏家,Susi Kenna
知名藝術蒐藏家,Adrian Cheng

有錢人購買藝術品,買的就是藝術品隱藏的思想與意義,有點像是「嘿,我懂得這些大師們在搞什麼鬼哦」,不可否認,這之中也有「你看不懂我卻看得懂」的優越感,不過更重要的是,當你的眼光夠上道,你能購買的會是整個當代藝術歷史中的一個節點,一個見證。

我們可以把當代藝術想成是一本不斷在改寫的歷史書,每個藝術家都嘗試在這本書上劃下一筆,同時收藏家們也在互相較勁彼此的品味與鑑別力,藝術家與藏家們,雙方共同正構築著一部思想的戰鬥史。

撰文/許兵慰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