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活動

2017寶藏巖光節 藝術家戀人徜徉創作之海

如果藝術家探尋創作的過程,像大海般寬闊無邊,那麼愛就是一盞燈,照亮這段孤獨之路。從「愛」這個珍貴的情感出發,2017寶藏巖光節以「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為題,邀請10對藝術家戀人共同創作,闡述對於生活的嚮往。

2017寶藏巖光節「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劉玗與吳思嶔的創作《海市蜃樓》。圖/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創作和愛皆源自於人性中的情感本能。」策展人李依樺表示,在藝術的海洋裡,匯聚著創作者對生命的提問、對歷史的話語建構、對社會文化的關懷、對生活情感經驗的體會,這些觸發是創作者個體獨立的表達,但需要他者的觀賞、傾聽、接收、共鳴或回饋,如此藝術的汪洋能持續潮來又潮去,不斷地創造和追尋。

對生活與藝術的熱愛,也是構築寶藏巖歷史聚落的元素。寶藏巖是真實的生活場域,數十年前曾經有一群人在此自力造屋,實現擁有家的願望,與心愛的人定居下來,養兒育女,如今這裡更是藝術家的創作天地。

2017寶藏巖光節「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黃翔與陳志建的作品《線場》。圖/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在這次參展的10組藝術家中,張暉明與廖祈羽、商雅琇與吳建興、廖建忠與王春子等三對戀人,特別呼應寶藏巖居民對家的深厚情感,創作三組藝術裝置,娓娓道來他們對愛情的思考,以及與另一半之間的互動關係。

● 張暉明X廖祈羽《Good Luck》

柏拉圖的哲學著作曾寫道,宙斯把人類分成兩半,讓他們想念自己失落的另一半,窮盡生命去尋找彼此。張暉明與廖祈羽以這個故事為靈感,創作一座如許願池般的藝術裝置《Good Luck》,探索愛情如何產生、渴求靈魂伴侶的心境轉折。

藝術家張暉明與廖祈羽創作一座如許願池般的藝術裝置《Good Luck》。圖/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Good Luck》豎立六個霓虹燈,光不斷旋轉與閃爍,暗喻戀愛時所感受到的迷幻與暈眩。上方則有一個邱比特造型的霓虹燈,他手中的兩把箭,金色與銀色的燈光輪流閃爍,象徵愛與恨都掌握在愛神手裡,這兩種情感其實是一體兩面的。

在作品基座上,兩位藝術家也用燈管書寫一段文字「Love Makes Everything Real」,呼應許願池的功能,同時也表達人們常想像遠方有個靈魂,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幸福完滿,即使在尋覓的途中感到疲倦,仍會在心底默默祈求的狀態。

《Good Luck》局部細節。圖/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藝術家張暉明與廖祈羽的佈展過程。圖/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 《同心圓─吾與妻之居》

結婚與戀愛不同,夫妻必須共同面對未來,負擔買房子、生小孩等現實壓力,很可能發生衝突與矛盾。藝術家利用刀子堆疊,搭建一個小房子《同心圓─吾與妻之居》,反映他們從情侶轉變為夫妻的心境,以及新婚之後的生活經驗。

藝術家用刀子搭建作品《同心圓─吾與妻之居》。圖/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堆疊刀子的過程,存在傷害自身的危險,得透過多次組裝演練,就像建立一個「家」的概念。而刀子組建的結構也與寶藏巖層層堆疊的建築雷同,刀子表面還會映入周圍風景與夜晚光源,整件作品與環境交融在一起。

對藝術家來說,愛是很私密的事情。他們在《同心圓─吾與妻之居》裡頭擺了幾面鏡子,若人們想要窺視房子內部,必須透過鏡子映照的畫面去探尋,隱約能看見夫妻合照的相框、裝了花的透明瓶子與遺落在抽屜裡的食物,沒有太多浪漫。

《同心圓─吾與妻之居》局部細節。圖/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 廖建忠X王春子《II》

提到「家」的想望,廖建忠與王春子腦海裡浮現的是離他們家最近、每天望著的兩支電線桿。圍牆外佇立的電線桿就像英文大寫的「I」,是中文「我」的意思,而兩支電線桿是兩個「I」,也就是兩個「我」結為伴侶,獨立但彼此相依的狀態。

藝術家廖建忠與王春子在綠地豎立兩根擬真的電線桿裝置《II》。圖/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廖建忠與王春子在寶藏巖的綠野地上,豎立兩根擬真的電線桿裝置《II》,象徵夫妻互相扶持與面對生活的緊張關係。一支電線桿直立在草皮區上方,另一支在下方處於快要傾倒的狀態,仰賴電線相互拉持,才不至於完全跌落到地面。

若草原是個舞台,電線桿是舞者,那這兩支電線桿像一對戀人舞者,在舞台上獨自存在,卻也彼此吸引與牽連。而那支看似直立安穩的電線桿,其昏黃的燈光忽明忽暗,好像隨時就會熄滅,暗喻夫妻共同面對生活現實,隱含著未來不確定的變數。

藝術家廖建忠與王春子的佈展過程。圖/台北國際藝術村提供。

2017寶藏巖光節「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
● 展覽日期/2017.3.25(六)-5.14(日)
● 展覽時間/11:00-22:00(週一公休)
● 展覽地點/寶藏巖(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