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慧菁
如果創作是藝術家對美的詮釋,那麼,收藏就是藏家對於美的盛讚。9月3日,人文遠雄博物館邀請藝術家郭博州與藝術品拍賣官陸潔民,舉辦「藝術心美感」對談講座,分別從創作者與鑑賞者的角度,交流藝術美學的哲思與藝術投資心法。
他們倆人不凡的生命經歷,也為這場講座迸出精彩的火花。出生台南西港的郭博州,家境並不富裕,但在恩師趙春翔的資助下,遠赴美國攻讀紐約藝術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建立屬於自己的美學與藝術史觀,至今創作不懈,並投身教育,擔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所教授。
陸潔民原本是電機背景出身,曾是年薪近300萬的矽谷工程師,在結識留美藝術家趙秀煥、到荷蘭親眼欣賞梵谷畫展後,深受感動,決定放棄高薪,全心投入藝術領域。1990年代起,他更經營畫廊、從事藝術顧問與經紀,並多次舉辦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成為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與首席拍賣官。
對他們來說,藝術創作與藝術投資仰賴的同樣都是「心」的珍貴。郭博州表示,藝術創作是一條漫長的路、一場馬拉松賽跑,必須非常專心、誠心、真心與耐心。現在教書、擔任系主任與院長的他,工作相當繁忙,但仍將忙碌轉換為創作能量,讓藝術創作像呼吸一樣自然,融合在生命與血液之中。
他繼續說道,今年在人文遠雄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心外無物」,是自己花費40年歲月所累積出來的作品。「心外無物」有心無旁鶩的意思,也是他50歲以後對藝術創作的理解、體會與觀察。
「用你的心去買作品,因為心會走在藝評家、藝術史之前,它的潛力無可限量。」陸潔民說明,就算未來有50%的工作將被機器人所取代,但藝術家創作的性靈和作品的溫度是無法被取代的。
他也提到,收藏是深度的欣賞,可以從喜歡的藝術創作出發,培養與藝術家對美的同頻共振。隨著美感層次的提升,當觀賞作品時內心能有所感應,此時挑一件看不膩的作品入手,便是好的收藏入門。
藝術創作之路始終都是艱辛、充滿荊棘的。郭博州表示,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經常因為結婚、工作與照顧小孩等理由,讓人放棄藝術之路,或逐漸脫節。但他在師大美術系的第一堂課,受到鄭善禧老師寫在黑板的一句話「不忘初衷」激勵,從此不敢懈怠創作,至今都沒忘記對自己的期望。
陸潔民也提出深刻的觀察,從大學美術系的畢業生,成為藝術家的比例約只有2%-3%,而藝術家要成為所謂的「藝術大師」是史學家根據其一生表現論定,包含「大天才」、「笨功夫」、「修養深」與「壽命長」四個要素。
在創作自由與藝術市場該如何取得平衡,更是所有藝術家共同思索的難題。郭博州在40歲之前不與畫廊接觸,只願意在美術館舉辦展覽,也因此不受市場風氣影響,擁有大膽挑戰的空間,每10年就嘗試新的創作主題與畫風。
針對郭博州的創作精神與個展,陸潔民笑著說,「心外無物」的規模與內涵,被觀者誤以為是藝術家80歲回顧展,一點也不為過。同時,他也很佩服郭博州對創作的堅持,即使生病住院或前往日本演講的途中,都不斷畫下多張草稿,捕捉腦中稍縱即逝的靈感。
人文遠雄博物館館長游冉琪說明,郭博州早年受到傳統西洋繪畫訓練,講究線條造型色彩與構圖,到國外留學後,接受當代藝術刺激,不再受限傳統具體畫風,開始關懷台灣與周圍人事物,視野甚至拓展到全世界。
「2010年,他的創作方式完全翻轉,心隨筆觸,畫面恣意奔放,每個細節裡都有層層堆積的情感,可以看見他的專注與努力。」人文遠雄博物館館長游冉琪表示,今年也很榮幸有這個機會邀請他前來舉辦個展,並與陸潔民互相交流創作的初心、收藏的初衷,以及對美的嚮往。
更多展覽資訊請見:人文遠雄博物館
延伸閱讀:奔湧而出的純粹色彩 旅英野生藝術家/優席夫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