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度的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即將於明天(4/14)開展。
春展期|4月14日—5月18日
夏展期|8月5日—9月4日
秋展期|9月29日—11月6日
由大地藝術祭重要推手北川富朗(Fram Kitagawa)擔任總監,著名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Triennale,2000年起)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2010起),乃是三年一次的藝術集結及地方文化活動。其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雖然分為春、夏、秋三個限定展期,諸多藝作深耕於瀨戶內居民的生活中,旅人朝聖的景點如草間彌生創作的兩顆南瓜,都是全年看得到的!
2019年,瀨戶內藝術跳島之旅的印象,尚如此明豔,沒想到,卻也成為許多人至今最後一次的出國旅行。恰好橫越全球疫情爆發及變化的三年,在主辦方盡可能周延的防疫對策下,第五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如期開展。儘管此時此刻,大部分人仍只能從照片中想念日本,懷抱有一天終再相見的心情,一起來關注這美麗的海島藝術祭吧。
恢復島嶼個性的藝術祭!
瀨戶內海位居本州、四國與九州等群縣往返的要道。然而隨時代變遷,像許多漁村所遭逢的困境一樣,瀨戶內海群島也面臨年輕人外移至都市發展,地方人口高齡化及凋零的現象。各島地域的活力,漸漸低落下來;不同島嶼的面貌,也漸漸趨於一致化。
2010 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誕生。以里山里海的精神,透過藝術,展現不同小島場域獨特的魅力,也吸引世界各地旅人的踏履。如今提到直島,我們會想起倍樂生之家(Benesse House)、李禹煥美術館(Lee Ufan Museum)、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Ando Museum 等,堪稱「安藤忠雄建築之島」的美麗景觀。其他還有「鬼島」女木島、「貓島」男木島……,各小島展現鮮明的在地個性。
不僅有藝術地景的創作,憑藉「作品鑑賞護照」通行,結合飲食與一日遊等官方推薦的行程規劃,志工「小蝦隊」的加入,與島上的爺爺奶奶們互動,瀨戶內全方位展現藝術祭的能量。
成為地球的希望之海
今年延續「 海洋賦權 」的核心主題,讓海島當地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可以在藝術家與建築師作品的進駐下,彼此相互共生。他們希望讓瀨戶內海,成為地球的「 希望之海 」。活動主視覺也繼續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操刀,偕攝影師上田義彥,以當地居民為主角的影像作品,在尚未停歇的疫情中,重回藝術祭希望看見爺爺奶奶笑容的初心。
本屆參與者如:緬甸藝術家 Sopheap Pich、義大利藝術家 Massimo Bartolini、比利時藝術家 Wim Delvoye、南非藝術家 Kendell Geers,以及日本廣受歡迎的藝術家日比野克彥、鴻池朋子、南条嘉毅、青木野枝等。共有71組藝術家參與,33組為首次參加。安藤忠雄以日本神社為靈感,最新設計的 Valley Gallery,位在李禹煥美術館對面的山谷,將展出草間彌生代表性的大型藝術裝置《自戀庭園》。
藝術祭範圍涵蓋瀨戶內海12個島嶼和兩個港口。直島、豐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及犬島等七座小島,以及高松港、宇野港周邊場地,將全期開放參觀。沙彌島上的藝作只在春展期開放,限定秋季展出的則有本島、高見島、粟島及伊吹島。
除了盼望著早日與瀨戶內海再相見,台灣今年二月首辦「馬祖國際藝術島」,在北竿、南竿、東引、莒光列島間,也可以搭船跳島旅行了。聚集策展人、建築師及藝術家們,登島與當地居民協作,向馬祖坑道等風土展開對話。期待有一天,各處地方創生都能真正整合自身環境與歷史文化,找回日常的個性與生命力。
撰文/Melody TU
資料來源/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2
|北川富朗 Fram Kitagawa|小檔案
1946年生於日本新潟縣。東京藝術大學畢業。以藝術推行地方活化計畫,廣泛獲得當地居民、藝術界及旅遊愛好者的極佳回響。著名策畫如「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房總里山藝術祭」「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奧能登國際藝術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