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活動

不只是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台灣館連結世界

「我想建築的本質是陪伴。」- 建築師 黃聲遠

2018年第16屆義大利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由「臺灣美術館」主辦、「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策展。芬蘭建築評論家尤哈尼帕拉斯瑪(J. Pallasmaa)擔任策展顧問,以「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的作品為中心,推出「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特展。

展場設計為「嶼山設計」主持人林聖峰,館中一區為橢圓形輕鋼構與帷幕組成的紀錄片播放區與文字解說區,呈現融合宜蘭自然、人文與田中央建築的臺灣風情畫。模型區展示田中央「櫻花陵園」、「羅東文化工場」、「維管束計畫」三作品。另有一區播放田中央人結合工作與生活之紀錄,邀請觀者入座、討論。

16TH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 2018 Taiwan Pavilion#26.05 – 25.11 2018#Venice#BIENNALE ARCHITETTURA 2018

Posted by Making Places on Friday, 8 June 2018

這一群來自全球的建築友人且不只現身記者會,並常在開幕期間與臺灣團隊一起行動,包括擔任本館論壇與談人、共同參與其他館舍活動。這正是本屆臺灣館的空前之處:與國際建築人、各地館、評論家方交流,深度討論建築──主要以田中央長期耕耘、自由獨立的臺灣現代建築為主,而不只有靜態的展覽。總計臺灣館在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與來自歐、亞、美、澳約26個國家╱展館╱建築人交流,與6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對話,團隊盡力把握每一個交朋友的機會。

臺灣館國際論壇第二場上半場講者合影。

本館的論壇其中一場為《東南亞區域與臺灣之公共空間現況》,隆重邀請了日本建築家 – 藤森照信擔任主講人。與談人則有新加坡 E. Viray 與 C. K. Hua、菲律賓 E. Cabalfin、印尼 A. Djuhara 夫婦、泰國 C. Sinthupham 等5館策展人。

另一論壇為《當代城市型態與都市主義 – 台歐比較》,分上下場行。上一場與談人為義大利建築師 A. Femia、瑞士建築師 R. Winoground、瑞士「巴賽爾建築博物館」(Swiss Architecture Museum, Basel)館長 A. Ruby,與本屆土耳其館策展人 K. Piker、C. Cürgen;下一場有英國劍橋大學 N. Ray、義大利 Ancona Marche 理工大學 A. Alici、Ferrara 大學 F. Messina 與 Florence 大學 M. B. Pasqualis 等建築教授參與。

臺灣館國際論壇第一場實況。

其中的重頭戲之一是在新加坡館,本展主題事務所代表、田中央主持建築師黃聲遠,受邀擔任該館由日本建築家、普立茲克獎 2010 年得主之一 – 妹島和世主持的工作營發表會與談人。本就熟識的兩人,對參與工作坊的新加坡、日本建築系學生提出衷心建言,關懷下一代建築人的心不分國界。在新加坡館同場座談的重要與談人,還有美國建築師 Martha Thorne,她同時是普立茲克獎的執行總監。

獨立於西班牙館之外的加泰隆尼亞館,今年的策展者是 2017 年普立茲克獎得主RCR Arquitectes。黃聲遠也受邀與 RCR 合夥人 Carme Pigem、2002 年普立茲克獎得主澳洲建築家 – 墨克特(Glenn Murcutt)有一場詩意對話。

臺灣館國際論壇第二場下半場對談實況。

而 RCR 三位合夥人、墨克特、帕拉斯瑪,更是在臺灣館邀請之下,與本屆雙年展「終身成就獎」得主 – 著有《現代建築史:一部批判性的歷史》等巨著的評論家富蘭普頓(Kenneth Frampton),在頒獎典禮之前與臺灣團隊聚會,席間貴賓還有來英國的建築評論家寇帝斯(William Curtis)。這一群國際重磅級建築人本就互為好友,富蘭普頓數年前也已著手研究田中央作品,有機會將其寫進新版建築史。

建築師黃聲遠(右一)為論壇講者導覽展覽(右二:劍橋大學建築系Nicholas Ray)。

臺灣館團隊至其他館交流對話,也是本屆策展團隊的重點項目之一。這 16 處館舍包括新加坡、加泰隆尼亞、日本、香港、印尼、菲律賓、土耳其、愛沙尼亞、立陶宛、蘇格蘭、德國、法國、西班牙、梵諦岡、瑞士、荷蘭館。

本屆臺灣館展現與國際對話的高度企圖心,透過對話交流創造流動的建築饗宴,亦讓全球觀眾都有機會欣賞來自台灣的建築之美與熱情的友誼。

臺灣館國際論壇第三場講者合影。

「2018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活在宜蘭:連結山海水土」
時間 | 2018年5月24日至11月25日
地點 | 義大利 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


延伸閱讀:不禁要多看一眼的泳池鮮肉—浸泡在范揚宗與大衛霍克尼眼中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