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美藝論, 展演活動

歐洲絲路專欄|探問當下與自然,美學職人深度進修的可能


生命如期而至,生命之流並不總是以我們以為的姿態出現在面前,但我們不斷與之成長。(LIFE AS IT COMES, THAT THE FLOW OF LIFE MAY NOT ALWAYS APPEAR TO US AS SUCH, THAT WE ARE NEVERTHELESS CONSTANTLY GROW WITH IT.)——布瓦布榭設計工作坊總監馬修斯.施瓦茨.克勞斯(MATHIAS SCHWARTZ-CLAUSS)

總監馬修斯.施瓦茨.克勞斯(MATHIAS SCHWARTZ-CLAUSS)受訪合影。

城美特派員從里昂出發,歷經兩趟車程,終於來到位於山林中的莊園-「布瓦布榭設計工作坊」(DOMAINE DE BOISBUCHET)。

「布瓦布榭設計工作坊」成立於 1990 年,是一個由法國文化與農業國際研究教育中心(CIRECA)所舉辦的國際知名設計工作坊。每年夏季,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齊聚法國西南部的布瓦布榭莊園,與國際級的設計大師共同創作與生活。這裡以卓越的聲譽和密切的國際交流而聞名,吸引來自各國的學員,有些人甚至成為長期駐點的志工。

城美特派員的採訪任務

為探討工作坊的核心價值和目標,並試圖找出對臺灣美學職人深度進修的可能解方,我實地觀察兩個 WORKSHOP 的進行,並採訪兩位導師、工作坊的創辦人和總監,參觀了所有建築設施,並邀請當期學員及志工分享其參與動機和學習感想。本文不預設立場,僅以觀察者身分,發現工作坊美學教育的本質,並期望為前往歐洲學習的臺灣職人提供寶貴資訊及幫助。

初次踏入布瓦布榭莊園,彷彿置身於現實世界隔絕的烏托邦。這個場域太美好,以至於顯得有些不真實。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裡如此特別,又讓人如同生活在一場真實的夢中?在這篇報導中,我將帶領讀者探訪這片美不勝收的土地,揭開莊園背後的故事。

EXHIBITION MAKERS 草原上的展覽。
EXHIBITION MAKERS 草原上的展覽。

隨流而生,奇幻旅程的開端

布瓦布榭工作坊整個環境就像是個大家庭,沒有隔閡,每個人都樂於其中。

談到工作坊的核心價值,馬修斯認為有三個關鍵:「實際學習和體驗」、「透過群體生活與協作認識社會責任」,以及「尊重自然」,透過創意思維找到人與自然的平衡。亞歷山大補充:「在這要隨時保持好奇心,不斷探索,才能讓學習的潛力得以無限發展。」我親身問了幾位學員為什麼選擇來布瓦布榭,他們堅定地回答:「經歷當下(PROFITER DU MOMENT)!」一周的時間,感受大自然的能量,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儕交流,這就是此行最大的收獲。另外,「永續」也是其中的關鍵。

而今年工作坊的主題是「隨流而生」(GROW WITH THE FLOW),在布瓦布榭,許多材料都來自於自然,展覽甚至在草原上舉辦,花鳥蟲鳴成為展覽的一部分,大自然本身就是藝術家,工作坊鼓勵使用最原始的方式,親自製作作品,激發創意想像,打破限制,並在探索中找尋生命的答案。

走入永續能源領域工作坊 I|DESIGN WITH THE SUN 太陽能工作坊 科技即藝術:瑪揚.范.奧貝爾MARJAN VAN AUBEL

來自荷蘭的設計師瑪揚.范.奧貝爾(MARJAN VAN AUBEL)以在可持續性和能源收集設計領域的創新工作而聞名,她擅於結合技術與美學,創造能夠將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集結到日常生活中的產品與裝置。

其中一個最顯著的作品為「CURRENT TABLE」,這是張表面覆蓋太陽能電池的桌子,這些電池能夠從周圍的光線中收集能源並將其轉化為電力,可以用來充電電子設備或供電照明,完整展示太陽能技術如何無縫運用至我們的生活中。此外,她的作品經常模糊藝術、設計和科技之間的界線。

談及本次的工作坊,她的教學方式旨在啟發學員們於日常中找到更多太陽能的多元應用,她鼓勵學員們根據陽光的照射角度、光線明暗、亮度變化等,發揮創意和想像力,將這無窮的自然資源融入其設計與創作之中,並從中找到樂趣。

對於太陽能產業的發展,MARJAN 認為目前處於最佳時機,過去這項技術仍在實驗階段,昂貴且不切實際,但現在日趨成熟,尋找替代能源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她認為,科技和美學並不互相衝突,反而應該完美結合,在她眼中,太陽能不僅僅是科學,更是一種藝術。

太陽能工作坊 導師 Marjan van Aubel_by Sander Plug

走入工作坊II|EXHIBITION MAKERS 策展藝術的魔法師:瑪律科.薩米凱利(MARCO SAMMICELI)

瑪律科.薩米凱利(MARCO SAMMICELI)1979年出生在義大利法諾(FANO),曾擔任義大利設計博物館館長,除了策展工作,他也是《WALLPAPER*》和《IL SOLE 24 ORE》等國際雜誌的專欄作家,並為多家文化機構、博物館與私人美術館撰文。他不僅是位策展人,更是一位教育者,親自參與工作坊的每個細節。

談到本次所主持的「策展工作坊」,MARCO 稱學員們為「共事者」,他認為策展工作是屬於團隊們的集體創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他給予每位參與者一個獨特的作業:「請攜帶三本書前來工作坊」,不僅是閱讀內容,而是進一步探索和解讀,每位學員即作者,透過研究、分析、深化和統整,找到展覽主題和大綱,這即是策展工作的起點。MARCO 期望自己是個羅盤,引導著團隊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他的工作坊主題:「回歸根本|與自然共存(GO BACK TO OUR ROOT / CO-EXISTENCE),即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共存,而這也是他對於永續性議題的回應。

EXHIBITION MAKERS 工作坊導師 MARCO SAMMICHELI。
EXHIBITION MAKERS 工作坊。

告別莊園奇境 永續百年樹人的教育理念

布瓦布榭工作坊這個地方不僅有著令人讚嘆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人文古蹟,還有主題性的展覽和引人注目的戶外實驗性建築。不僅如此,圖書館內收藏了大量的東西方書籍和期刊,更是吸引我深入探索。

當我首次踏入城堡時,即被屹立在中庭的一棵樹所吸引,周圍是道弧形的牆,上面貼滿了大量的文字海報,BOIS(發音為布瓦)在法文中意味著「木」,多年來布瓦布榭工作坊與歐洲各大院校合作,以「百年樹人」的永續思維,試圖在自然、設計和建築的三個面向中找到平衡之道。

當人們來到這裡學習藝術,一定會對這個世外桃源讚嘆不已,他們住在莊園內,每天被晨光叫醒,夜晚則在星光下入眠。每一餐都是由莊園內農夫所種植的自然農產品製作而成,食物質樸美味,負責廚藝的年輕女孩告訴我,她沒有預算,只要農夫提供什麼食材,她就產出什麼樣的料理。離別前夕的畢業典禮晚宴在草原上舉行,天幕和大地成為宴會廳,蜂飛蝶舞,笑聲不斷,我們在暮色中回到營地,酒足飯飽,心滿意足。

結業式晚宴。

典禮後的夜晚,師生們聚集在磨坊歡唱慶祝,大家一起跳舞,小河在磨坊後院輕輕流淌,這一刻回歸純粹「當下」,也深刻在彼此心中。

結業式晚宴。

一位來自巴西的銀髮學員告訴我,自十二年前首次參加工作坊以來,便時常回來參訪,她開心地看著這裡的變化,樹木的生長,莊園的建設也越來越完善,曾經的學員成為了導師,而她也從每次的工作坊中感受到生命的寧靜與純粹。

起初,我充滿好奇,想知道大家遠道而來的目的是什麼,也希望為臺灣的美學教育找到解答。而我在城堡的人字形木地板上得到了啟發,——中文字的「人」和「入」看起來非常相似,而「木」這個字似乎是「人」進入自然,尋找平衡的象徵。原來古東方的智慧,早已諭示,美學的永續來自於「木」的本質。

這個位於法國西南部的莊園,不僅是設計工作坊的理想場地,也是許多建築和文化藝術的見證者,它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和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和創作平台,這個工作坊的核心理念是推動教育的永續發展,「木」的本質精神貫穿核心。


【 法國絲路專欄 | BECKY CHEN 】

美學聚落 Aesthetics Tribes 擔任共同發起人暨執行長
BC Marketing Inc. 主理人
中國科大設計產學中心 顧問
2018台灣室內設計週擔任策略長
曾任永興家具事業擔任品牌策略長
曾任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擔任公關長
就讀 EM-Lyon Business School of Management, 法國里昂商學院 Summer Session 2022

BECKY CHEN

撰文.圖片提供|Becky CHEN
編輯|Ariel Chang


|法國絲路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