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建築, 美學觀點

【建築設計】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與 TheOne 執行長劉邦初專訪

隈研吾

1954 年出生的建築大師隈研吾,擅長以自然景觀的融合為特色,運用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結合水、光線與空氣,創造外表看似柔弱,卻更耐震、且讓人感覺到傳統建築的美。觀察與運用在地文化特色,對於材質的運用與文化藝術的呈現均受到國際肯定。過去隈研吾大師演繹結構力學的「弱建築」設計,與強調融合環境、讓建築消失而不刻意追求視覺景觀的「負建築」、「隈研吾流」,將環境與建築合為一體,為建築找出一條永續而和諧的出路,與時間、自然共存並進。

「我在設計作品時不會以我是在哪個國家為出發點,我只以當下踩的那塊土地給我的感受來進行創作,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空氣流動、人文氛圍自然地抓出建築的模樣。」–隈研吾

在台灣首座「負建築」–《風檐》下感受著新竹特有的九降風,與隈研吾大師、劉邦初執行長展開了對談。一襲簡單的西裝外套搭配黑褲,隈研吾大師親和的與大家寒暄握手,絲毫感受不出囊括日本 JCD Awards、日本 AIJ 獎、美國 AIA、義大利 International Stone Architecture、芬蘭 Spirit of Nature Wood Architecture 等國際大獎的大師架子。

IMG_0053

很高興今天有這機會與隈研吾大師近距離交流,一開始想先請大師分享「風檐」這個作品的設計理念和靈感來源。

隈:「風檐」的設計概念是來自南園給我的感覺。這裡的風大,順著地勢而下,被四季的植物如櫻花、桂花、梅樹、竹林所包圍,加上中國傳統的園林建築,這些都讓我聯想到簡樸、溫柔的意象,所以在整個作品設計上使用了大量的檜木柱、外面包覆著透光薄膜,順著風勢地勢做出由小而大的開口。利用柔軟、包覆性的建材來表達南園溫和的人文景觀和帶給人的身心舒適感。

IMG_0054

初次來到南園,園林建築和自然景觀相融,漢寶德教授的建築設計裡也蘊藏著很多人文巧思。想請問大師與劉執行長這次合作的契機點及透過作品想帶給台灣建築師和設計師的訊息是什麼呢?

隈:多年前我就聽說過台灣的南園,起源是我朋友的多次推薦,所以趁著一次出訪的機會我來到了南園。那次的經驗十分美好,傳統的園林建築讓我流連、在地的料理讓我難忘。整體來說,我認為台灣的建築和料理一樣都充滿了對人的體貼和溫柔感,那是一種發自深處的文化底蘊。所以我希望台灣可以自信地向世界推廣和介紹屬於台灣的美好文化,並繼續保持下去。也是因為這樣,我希望自己可以完成一個作品來充分表達出我感受到的一切,這就是「風檐」的源起。

劉:The One 生活風格品牌接手南園已經 12 年了,我們始終堅持「人天共好」的經營理念,所以入園皆採預約制,希望客人可以參與這塊土地的養護而不單純只是個觀光勝地。兩年多前在規劃南園二期的使用時,我們希望這片草地能夠置入生活風格,未來是個可以舉辦音樂會、野宴等活動的場域,把人們帶進來歇心,實踐美好生活的想望。這樣與自然互動的想法和隈研吾大師的建築理念不謀而合,所以我們透過多方單位與大師接觸後,很快的就決定了這次的合作。「風檐」在設計上把很多的細節都考慮進去了,包括聲音和光影的折射,真的實現了我們當初的想像。

IMG_0055

大師曾提過現代建築與工程師在面對大自然時的態度傲慢,有鑑於此,您建議我們如何重新看待建築設計與環境的關係呢?

隈:現代有太多的水泥建築,但再強大的水泥建物都無法抵抗大自然的力量。我們都應該更謙虛的傾聽風聲、水聲,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我不是反對工程師和精密的技術,而是覺得他們應該要多研究自然環境後再產出作品。例如這次的「風檐」因為技術上的難度,所以也是透過多位工程師精密的計算、測試後才完成,並挑選了可回收但兼具強度、輕量等優點的ETFE薄膜作為外罩;選用了人工栽培的檜木柱作為結構主材料。台灣原生的傳統建築其實有很多因地制宜的設計在裏頭,我建議大家應該找回傳統,回歸過去的概念來重新面對建築設計與自然的關係。

_DSC0771

未來 The One 還有與隈研吾大師或其他國際設計師的合作計畫嗎?

劉:「風檐」從開始到完成花了兩年的時間,其實隈研吾大師十分用心,甚至在日本長野縣先做了一座樣品來測試工法上是否有問題。我們雙方的理念很像,都是覺得「夠了就好」,所以The One 從商品製作起家到現在經營南園都堅持「越在地 越國際」的理念。從南園的餐食、商品到導覽規劃都旨在讓來到這裡的人們歇心。台灣現在很提倡文創,政府也希望文創能夠產業化。這件事情日本已經發展的很成熟自然,相比之下台灣就太刻意和急躁了。唯有深耕在地,才是國際化,所以未來我們還是會尋找和 The One 志同道合的夥伴進行多元的合作。

_DSC0780

這次與南園的合作,大師的感想是甚麼?未來還會希望在台灣進行更多創作嗎?

隈:這次合作上我邀請了台灣在地的職人團隊加入,而製作的工法也是取材自中國的傳統建築工法,用榫接作出建築主體,搭配上透光的 ETFE薄膜,不管是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看光影和天色的變化都很美。台灣的師傅們非常的專業且有效率,我原先預留了許多根木頭做為備品,但最後都沒派上用場。所以我還在跟劉執行長討論,或許是不是用這些木柱在草地上再做一個舞台呢? 另外,我覺得台灣的街道很有特色,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自己能嘗試在台灣創作一個商業空間,或許是一個拱形的市場,應該會很有趣(笑)。

_DSC0738

【編按】

當天的訪談時間其實不足以讓我們深入了解大師更多,但我們已可深刻感受到隈研吾大師和劉執行長對未來合作想像的雀躍及他們對台灣的熱愛。

當台灣的職人遇到日本的職人,隈研吾大師與其設計團隊精準的傳達了 The One 團隊提出的『越在地 越國際』概念,以新竹在地元素完成作品。台灣其實擁有很多的美好,誠如隈研吾老師說的,我們應該更有自信的去向國際推展屬於台灣的美。

IMG_0069

採訪:KaiaK、劉懿萱

攝影:林峻、才晟耀

The One 南園新聞稿

位於新竹新埔的The One南園,為年前甫去逝的台灣建築美學大師漢寶德教 授建築的得意代表作,其尊重自然、順應地勢,運用地方檜木、紅磚等元素, 並將自然山水融入園林風光的思維,造就華人世界最大的檜木建築群創作。而 生活風格品牌The One希望延續此人天共好的精神,在營運The One南園的第 六年推出屬於台灣的大地藝術作品,歷時兩年,集結台灣與日本文創團隊 ,2015的初春揭開大地藝術季的首件作品「風檐」。 生活風格品牌The One係2003年春天成立於台北台灣,以追求和美生活為目 標,有別於傳統對東方圖騰式思考的創作,The One以「素言華美Simple & Gorgeous」的設計風格詮釋新東方人文情懷。「一即一切‧風格萬象」不僅是 The One的品牌精神,The One團隊夥伴將文化創意生活融入於產品及場域, 提供五感六覺的體驗與服務,從文創出發的多元產品與服務,為顧客建構全面 的生活質趣。

在台灣建築導師漢寶德先生規劃設計的南園建園30年的同時,為精準呈現地 方風土元素,並且讓成果躍上國際的舞台,The One特別延請國際建築大師隈 研吾先生來設計第一件以The One團隊所提出的新竹九降風概念大地藝術作品- 「風檐」,「風檐」在設計中更以檜木榫接方式,承襲漢寶德教授設計的檜木 建築語彙,造就新舊園林之間有趣的對話。風檐不僅是The One南園大地藝術 季的首件作品,更是隈研吾建築師在台灣的第一件「負建築」作品,也是台灣 與日本的文創共好的跨界整合成果,從零到一,實踐愈在地、愈國際的文創精 神,呈現出屬於台灣的國際級大地藝術新亮點。

日前隈研吾先生專程從日來台為「風檐」揭幕,他透露:「風檐的設計構想是 以層層相疊的九重山為基礎,並且融入九降風吹拂大地意象與南園土地對話 ,17層框架結構層層相疊不斷攀升,從兩米高一路攀升到六米高,搭配山勢的 變化,創造如風一般流動感。風檐由738根檜木組成的特殊結構,自然流動曲 線結構都透過精密的計算,每一根檜木的榫槽位置、角度都不相同,而台灣協 助製作檜木柱,透過其70年累積的東方木構建築經驗,不僅順利完成這個艱難 任務,所切割出的榫槽,精密度達0.01公分,也完全符合結構上的安全,令日方結構技師十分驚豔,充分展現台灣工藝職人精神。」

The One 南園連結:https://www.nanyuan.theonestyle.com/windfront.asp